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65481
Brugada综合征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6年第3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因发作心悸、晕厥2h,于2005年4月10日10时入院。患者2h前,突发心悸、晕厥,持续约3~5min,无口吐白沫,恢复正常后无不适感,近1个月来无“感冒”、“肠炎”病史,家族无类似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5次/min,血压90/60mmHg,神志清晰,双肺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65次/min,心律整齐,无杂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

    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再次心悸、晕厥发生时,心电图示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10余秒后恢复为窦性心率,呈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V1~V3导联S-T段尖峰状抬高,Q-T间期为0.38s,胸片、血常规、血糖、心肌酶均正常。

    入院诊断:Brugada综合征。

     2 讨论

    Brugada综合征是由Brugada于1992年首次报道,近年国内亦逐渐有多例报道,该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反复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查体无特殊阳性特征,无心脏器质性病变,心电图表现为特征性的V1~V3导联S-T段尖峰状抬高,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1)M细胞的功能异常缺如或数目减少均可能促使心肌除极、复极异常。(2)2相折返:此为功能性折返是指在缺血或药物作用等情况下,心室肌离散,部分心室外膜心肌细胞呈现全或无的复极模式,表现为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缺如动作电位时程因此缩短40%~70%,而其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都呈现明显的2相平台期,在平台期与平台丢失区的心肌之间存在明显的电位差,导致折返发生。Brugada综合征预后较差,易引起心源性猝死,可给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但安置体内埋藏或转复除颤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宜同患者讲明,动员患者到上级医院安置。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 277521 山东滕州,滕州市姜屯镇卫生院, http://www.100md.com(庄秀敏,陈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