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宁夏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期
编号:10966009
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抗核周因子,1抗核周因子,2抗角蛋白抗体,3抗Sa抗体,4抗Ⅱ型胶原抗体,5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6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参考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抗核周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风湿性疾病,其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RA的关节损害常发生于起病最初两年,多因疾病早期诊断困难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1]。早期运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控制病情进展,阻止关节破坏,防止关节功能丧失。因此,寻找特异性检测指标对RA进行早期诊断已成为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热点[2]。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实验室对RA自身抗体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抗核周因子

    1964年Nienhuis和Mandema首次在RA患者体内检测出一种不明成分的抗体,由于这些抗体出现于细胞核周围,故称为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3]。APF抗原成份是存在于人颊粘膜上皮细胞胞浆内的不溶性蛋白质,在间接免疫荧光法(IFF)显微镜下呈05~4μm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颗粒[4]。

    Necuhuis和Mandema用未标记的抗人球蛋白血清能完全阻断核周荧光的产生,从而确定了APF的抗体性质,有IgG、IgA、IgM等几种类型,以IgG型为主[5]。IgG型APF对RA诊断的敏感性最初报道为49%,大多在71%~91%之间,特异性为73%~99%[6]。APF对RA诊断的特异性随血清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敏感性则随之下降[3]。李玲等[3]比较不同血清稀释度下APF检测结果,以正确诊断指数作为判断实验方法的优劣时,发现1∶20为最佳血清稀释倍数。

    APF可在早期RA时出现,但其检出率与病程长短无相关性[7]。APF和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高度相关,和抗RA33抗体无关。APF与RF并不重叠。多数学者认为APF与患者病情活动性指标呈正相关,也有人认为APF阳性与放射学病情进展相关,提示APF可能是RA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5]。

    IgM-APF、IgA-APF与IgG-APF三种抗体不能相互替代,同时检测可相互补充;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特异性可达98%,阳性预测值可达969%,可见常规检测三种抗体对RA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8]。

     2抗角蛋白抗体

    1979年Young等人以Wistar大鼠食管中下1/3段的横切面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RA患者血清中发现了一种局限于角质层的抗体,将其称为角质蛋白抗体,即AKA[9]。

    现知AKA靶抗原并非角蛋白,而是出现于细胞分裂晚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的聚角蛋白微丝蛋白(filaggrin)[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0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