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561
印度扑热息痛直追中国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5期(总第2299期 2006.04.19)
     近年来,印度在制药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球的瞩目。同样作为亚洲主要的原料药输出基地,印度的某些原料药品种大有赶超中国之势,比如扑热息痛。

    一度落后

    印度的解热镇痛药市场结构与我国有相似之处。

    据了解,印度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扑热息痛,并不比我国晚多少(我国从1959年开始试生产扑热息痛原料药)。但在很长时间里,其扑热息痛生产量一直徘徊在千吨级左右。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印度每年仅消耗扑热息痛原料药700~800吨,而80年代我国扑热息痛生产总量已突破万吨。

    数据显示,印度医药市场总体规模大约在1400亿~1500亿卢比,年增长率约为13%,其中解热镇痛药在2005年的年销售额为116亿卢布,市场总值位居印度医药市场第4。

    印度的解热镇痛药拥有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其产量却并没有相应地扩大。原因何在?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阿司匹林和安乃近由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且价格低廉,容易被印度广大低收入民众所接受,因而一直霸占着印度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宝座”。而直到八九十年代,印度才开始生产双氯灭痛、布洛芬、消炎痛、萘普生和尼美舒利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s),其价格相对较高,因而市场销路一时难以打开,解热镇痛药总产量同时也难以上台阶。
, http://www.100md.com
    突飞猛进

    直到90年代初,印度制药工业在印度中央政府制订的发展外向型制药业规划及配套奖励性措施(包括给予出口药品优惠税率和退税制等等)的推动下,开始加速“飞奔”。印度的扑热息痛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雄起。

    相对阿司匹林和安乃近来说,扑热息痛的使用安全性高,不存在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以及安乃近损害肾功能的副作用,所以迅速被印度国内市场所接受,在过去10年里产销量猛增:至90年代末,印度国内扑热息痛年销量已达1.8万吨,比80年代的9000吨整整提高了1倍。

    印度一直是我国扑热息痛的主要出口国,因为我国拥有完整的“苯—双硝基苯—对氨基苯—扑热息痛”的完整产业链,且扑热息痛产能巨大,价格有竞争力。上世纪70~80年代,印度每年从我国进口1000~2000吨扑热息痛原料药,90年代则提高至2000~3000吨。

    然而,一些改变悄悄地发生了。
, 百拇医药
    印度扑热息痛产能在近几年突增,甚至成为扑热息痛出口国,出口年增长率为15%。据印度国内媒体报道,1999年印度共计出口扑热息痛2400吨,2003年这一数字已上升为3600吨,估计去年的出口数字为4500~4600吨。据悉,印度出口的药品除了质量较好,价格相比我国同类产品更便宜。

    在90年代,印度扑热息痛主要出口市场为南亚(如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及文莱等太平洋岛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近几年来,其已进军德国、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的医药市场。几种解热镇痛原料药,如阿司匹林、安乃近、扑热息痛、双氧灭痛等,出口均已直追中国产品并展开了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印度目前生产扑热息痛的原料药厂多达60家,其中只有少数几家的年产量超过千吨。十几年前,其生产仍采用落后的硝基苯还原法工艺,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成本亦高。从2001年以来,印度医药科研人员首创利用“电催化硝基苯还原法”合成了扑热息痛新工艺,该工艺不仅大大减少含酚废水的排放,节约了成本,而且产品收率高、纯度好,因此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目前,这种新工艺生产的扑热息痛原料药已成为印度出口原料药中的“拳头产品”。
, http://www.100md.com
    从长期进口我国扑痛原料药,到后来自主开发出“电还原硝基苯”新工艺从而一举成为扑热息痛生产大国,印度的发展模式的确值得国内制药业借鉴。

    狼来了

    我国扑热息痛传统出口市场为西欧、美国、非洲、中东及东南亚国家,而印度扑热息痛原料药生产崛起之后,在西欧、中东国家市场长驱直入,与我国展开了激烈竞争。

    据悉,目前全球医药市场扑热息痛年销量高达11万~12万吨,其中美国年销约4.5万吨,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欧洲为第二大市场,接下来是中东—东南亚地区。

    尽管过去几年里,世界镇痛药市场不断受到西乐葆、万络之类的COX-Ⅱ抑制剂新药的冲击,但扑热息痛作为一种上市已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解热镇痛老药,仍保持着不断增长势头,这与该产品镇痛效果好、价格低廉、副作用少等优点有关。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若干年内,扑热息痛仍将保持其“世界第一镇痛药物”的强势地位。
, 百拇医药
    尽管印度的扑热息痛年生产能力只有中国的一半(估计在2.3万~2.4万吨),但印度制药企业近几年来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再加上印度的人力成本比我国平均低40%,故印度出口药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总而言之,我国扑热息痛生产企业应放下“老大”架子,尽快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及时做好应对印度同类产品咄咄逼人的竞争准备,才有望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链接

    我国扑热息痛2005年出口情况

    2005年1~12月,我国扑热息痛累计出口数量为3.97万吨,同比增长21.05%;累计出口金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1.30亿美元,同比增长48.40%,占西药原料药出口总额比重的1.64%。

    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价格从年初3.31美元/公斤到年底3.33美元/公斤,始终在高位小幅波动,全年平均出口价格为3.27美元/公斤,同比增长22.59%。从数字上看,出口呈现量价双升的局面。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45期, http://www.100md.com(徐铮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