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5期
编号:10968190
亚洲乙肝病人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应答良好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5期
     本报讯(记者 田晓青)在近日召开的沪港国际肝病会上,二项针对亚洲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HBeAg阳性、还是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的持久应答率均较高。

    香港大学医学院廖家杰博士报告,150例HBeAg阳性患者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48周,6个月随访时有持久应答者,在12个月随访时仍有83%维持应答效果;即使在6个月无应答者,13%在96周时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贾继东教授报告,对177例(61%为亚洲人)HBeAg阴性乙肝患者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48周,6个月随访时,亚洲患者的联合应答率是45%(49/108例),高于整个临床试验中对所有意向性治疗人群所观察到的应答率(36%)。亚洲不同基因型乙肝患者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的应答率都很好(B型为43%、C型为49%)。26%的亚洲患者HBV DNA 上限水平<400 cp/ml(在所有意向性治疗人群中只有19%)。有3例(3%)亚洲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就出现了HBsAg血清学转换。

    二位学者所报告的研究结果均提示,传统观念认为干扰素对亚洲乙肝病人疗效欠佳是不确切的。贾继东教授指出,这一观点可能与国际上先前的一些研究在选择病人时,一些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不高,而HBV DNA水平过高(>1×1010 cp/ml)的患者入选,影响了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有关。目前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国际上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者主要有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二者作用各有所长,其中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具有疗程相对固定、应答持续时间较长、出现应答后可停药以及治疗期间未发现病毒变异等优势。因此,对于开始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较高、HBV DNA小于2×108 cp/ml,年轻尚未生育的患者(因干扰素疗程相对固定,可避免长期用药对生育的可能影响)较适合选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