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667
“好人有好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6期(总第2300期 2006.04.21)
     【记者手记】

    估计99%的人都会佩服何建猷,但99%的人做不了也不想做第二个何建猷。

    当我亲眼见到她,感受过她以后,我的脑海中印出一个尘封已久的名字“雷锋”。她的确是那样一个时代式样的“好人”,真的做了一辈子好事。这源自其自身的性格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催化,而更多的是天性使然,但是,这种天性在当前社会是“非典型”的。

    然而她的心路历程又和“雷锋”迥异,这其中折射的是时代的沧海桑田。在别人的冤枉甚至家人的误解中,她曾犹豫地问自己,“做了一辈子好人,有什么好报?”她的答案一度模糊。

    当外界的尖利触角刺入她纯白的心灵世界时,她徘徊过,甚至用幼稚的方式躲过(比如她说当丈夫不理解她整天很晚回家而吵架时,她就去病房,工作着就忘了,忘了就好了又可以回家了)。

    直到我们发现了她,她也是忐忑着,从厚厚的镜片后面有些茫然地看着台下;用她特有的低调方式,甚至带着些在我们看来是自我贬低的语气告诉你她事实上感人至深的事迹。

    在被感动的人的泪水中,也许很少有能真正理解她的那一份。在她的世界里实际上拥有真正的善良和低调。而在与她格格不入的世界,她只能用某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来获得善良的自保,而这恰恰保存了善良最原味的本色。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她被挖掘出来并很快收获如潮的掌声之后,她才坚定地说“好人有好报”,而连此处的“好报”也不是给她自己的,而是可以还孩子、丈夫的亲情债。

    我又想起一个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她创建的仁爱修会拥有4亿多美元资产。在那里,专职的慈善工作者是拿薪酬的,这薪酬甚至足以维持其个人和家庭的体面生活。而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的先进典型,却有着某种宿命的“围城”效应——外面的人可以远观,可以欣赏,可以赞美,却唯独不可复制,不可学习,不可效仿。这种悲哀让人无法释怀。

    不过,幸好,何建猷至少可以坚定地说“好人有好报”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15期, 百拇医药(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