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038
揣着一颗诚挚的心行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51期(总第2305期 2006.05.08)
     ——访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沈福富

    现在,乡村医生有名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他们的名片都被派放在各家各户最显眼的位置,便于村民们突发疾病时向他们求救。有一位乡医的名片上除了姓名、手机号码、诊所的电话之外,还特别印出了一行字:“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他就是被卫生部、农村卫生协会等单位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沈福富,现为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镇红旗社区卫生室负责人。

    你要是向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镇红旗社区的村民问起沈福富医生是个什么样的人,80%以上的人都会告诉你:“沈医生的眼睛就能让人体会到什么是真诚。”30多年的行医生涯让沈福富在红旗社区博得美名,沈福富也成了村里最受尊敬的人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医术,还有他对乡亲们的一颗赤诚的医者之心。

    放下教鞭背上药箱

    上世纪60年代末,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狂潮中的农民们在饥饿中享受着政治运动带来的狂热,但疾病肆虐的痛苦是狂热的政治热情难以解决的,也是难以回避的。扬州市宝应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典型的血吸虫病疫区,尽管当时中国宣称完全消灭了血吸虫病,但是实际上疫区里的老百姓仍时常受到血吸虫病的困扰。当时与血吸虫病一同危害老百姓健康的还有疟疾。
, http://www.100md.com
    1973年,沈福富初中一毕业就被安排进了村里的小学当起了民办教师。其实,沈福富对中医和中草药也有一定的兴趣,而且还曾经尝试着用自己采回来的草药治好了患有血吸虫病的村民。当老师多少有些出乎沈福富的意料,但他更没有想到自己将来还会弃教从医,改行当了“赤脚医生”。

    机缘来源于村里来了一个学医的南京知青,那时他已经做了半年的教书先生,而且还颇受村民肯定。那位学医的南京知青被下放到村里时,正值村里疟疾严重,他的医学知识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他也迅速获得了村里人的广泛尊重,在这位知青治病救人的时候,略懂一点中医药知识的沈福富就责无旁贷地成了助手,并在“行医”中体会到了做一名医生的光荣和神奇。光荣是因为自己也可以治病救人;神奇是因为可以帮患者解除病痛,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农村缺医少药和耳闻乡亲有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酿成的悲剧,这一切促成了沈福富走下讲台,跨入乡医之列。

    沈福富成为民办教师整整半年之后,他开始正式跟随那位知青学习诊疗技术,同时还专门拜邻村的一位老中医为师,学习中医中药知识。他毅然当起了“赤脚医生”,并正式加盟成立于1969年的红旗社区卫生室,这个卫生室现有3名医生。
, 百拇医药
    做了乡村医生以后,来找沈福富看病的村民开始多了起来,但毕竟他的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医学知识,更没有任何临床经验,一旦完全和疾病打起了交道,可就没那么神奇和新鲜了,反而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时常失眠。说起开始的那段经历,沈福富现在还自嘲说:“如果要是以现在的标准来看,我那时就是非法行医啊。”

    为了提高医术,他从早到晚,几乎一刻不停地读、背一本本的医书,那时候他家里堆的各种中医学资料有一人多高。工作中,他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很快掌握了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1979年他获得乡村医生证书,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身边的好医生。1976年,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坚持合作医疗30年

    其实,沈福富和普通的乡村医生没有什么两样,除了勤奋,其余该做的事情他也一样做,但是30年以后,他竟然在那么多乡村医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光荣称号,这又是为什么呢?
, 百拇医药
    沈福富所在县卫生局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那是因为他把从1969年就开始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直坚持到现在,并在村民中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

    据了解,红旗社区卫生室成立于1969年,也就是从那时起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每年全村的村民向卫生室缴纳固定的费用,然后由村卫生室为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费用,由村里在上缴款中代扣。但之后很多地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名存实亡,不少村卫生室纷纷解散。当初,红旗卫生室的3位乡村医生对是否继续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也有争议,可沈福富认为合作医疗有利于农民看病,必须坚持下去。在他的动员下,其他两位医生也决定跟着他试一试。

    万事开头难,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向群众收费。沈福富起早贪黑,到每户农民家里走访,落实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名单,对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的群众,还多次上门做工作。由于农民生了小病可就近就医,几年下来,群众尝到了合作医疗的甜头,缴费就主动多了,现在每年有700多名群众参加合作医疗。
, 百拇医药
    沈福富对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能够坚持下来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这么多年来,乡亲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年在特定的时候,他们都会将参加合作医疗的30块钱主动送到卫生室来,而且一个不落,你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做下去?”

    坚决不办私人诊所

    说来确实让人难以置信:红旗社区卫生室到现在竟然还姓“公”,还是所谓的集体所有制。现在农村个体诊所比比皆是,很多年轻人到卫生学校学习几年就回家开诊所,很多还因此发家致富。但是沈福富行医30年,家里并没有富起来,因为他的卫生室是村里的,也就是说他在村里是“公家人”。30多年来,卫生室由3间草房变成了今天崭新的小楼房,医疗条件在范水镇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他自家的房子是在他儿子工作以后才盖起来的,这在乡医当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他的亲戚朋友表示不能理解,沈福富却认为“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与别的医生比,我的收入是太少了;但与过去相比,我还是一年比一年好,以前家里没有冰箱,现在有冰箱了,以前一个月只有几十元收入,现在达到上千元,我很知足了。再说,30多年来,我跟这里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对我十分信任,我做不到只顾自己发财,而不考虑他们的利益。”
, 百拇医药
    现在村里的个体诊所也开始多了起来,但是没有一个能做到沈福富所坚持的“24小时随叫随到”,村民们说“沈福富就是村里人的健康守护神”。另外由于农村群众起得早,常常利用早上时间看病,因此沈福富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早上7点不到他就到卫生室,晚上8点才离开,中午只有半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忙的时候天不亮就上班了,等其他同事来的时候,他已经看过几个病人了。卫生室共有3个人,实行24小时值班,但晚上值班的大多是他。1.5元钱的门诊费一直保持了很多年。沈福富每年的出诊次数达1万人次,平均每天30多人次。

    他也有自己的困惑。比如现在虽然诊所是集体性质的,但是他和其他的乡村医生一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什么的还是一样都没有,也就是说等他年龄大了退休以后,他还只是一个农民。因此他觉得国家应该考虑将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让其获得基本的养老保障,毕竟在三级医疗体系中,他们的作用不可替代。

    沈福富说是这样说,可真要问起他老了以后没有保障该怎么办时,他的回答却很轻松:“首先我要做到我实在做不动了再退下来;其次,退下来以后我懂技术,应该能够养活自己,现在除了更好地服务乡亲,我还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其实我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有一定医学经验和技术的农民,所以我有义务为村民的健康出一分力。我能坚持做下来,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让我活得充实,最重要的是30多年来村里人对我的信任。”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9期, 百拇医药(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