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72671
云南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1级亲属非糖尿病者糖耐量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Daibetes Mellitus,DM)1级亲属非糖尿病者糖耐量的变化,以了解2型DM的遗传性,利于2型糖尿病的1级预防。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1级亲属非糖尿病患者60人为试验组,3代无糖尿病家族史健康60人为对照组,过夜禁食12h,将82.4g葡萄糖溶于300ml的温开水中摇匀,3~5min服完,服糖水第一口计算时间,服糖水前及以后0.5、1、2h抽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用SPSS 13.5软件配对t检验。结果 试验组0、0.5、1、2h的血糖为4.19±0.78、7.45±2.16、7.0±2.69、5.39±1.64mmoL/L,对照组为4.19±0.86、6.42±1.8、5.14±1.99、4.73±1.42mmol/L。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无差异,P=0.99,服糖后0.5、1h,P值分别为0.0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糖后2h,P=0.05。结论 2型糖尿病1级亲属非糖尿病者,糖负荷后0.5、1h与3代无糖尿病家系相比糖耐量降低。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糖耐量试验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上升,了解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病理、生理演变规律对制定合理的糖尿病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本文研究2型糖尿病 1级亲属非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变化,以寻找更早期的血糖变化规律,利于制定合理的更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社会、家庭及个人承重的经济负担。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昆明地区既往无血糖异常史的2型DM 1级亲属,做OGTT试验后,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血糖受损和糖耐量降低的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异常(IGT)后,60名入选本研究为试验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35.8±10.6岁,身高1.65±0.08m,BMI 23.35±3.08kg/m2,选择3代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实习医生,本院职工家属亲戚)为对照组,男28人,女32人,年龄32±14.3岁,身高1.63±0.08m,BMI 21.48±3.09kg/m2。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与空腹8~10h后把82.5g(含1分子结晶水的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于3~5min内服完。试验过程不进食、不进水,尽量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从口服第一口糖水时计时,于服糖前服糖后0.5、1、2、3h抽时静脉两[正中或尺静脉,立即置于含0.1ml氟化钠(6%)/苯酸纳3%],烘于抗凝管中,搓动混匀后,置于0℃~4℃,于3h内用葡萄糖氯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5配对t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BG:P=0.99,差异无显著性,OGTT试验糖负荷后0.5h,1h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P=0.02及P=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负荷后2hP=0.05,见表1。

    表1 2型DM非DM者1级亲属与3代无DM OGTT试验结果比较 (略)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1,2],糖尿病患者1级亲属与DM有相似的遗传背景,研究发现2型DM 1级亲属在糖耐量减低以前已存在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正常空腹血糖的维持取决于足量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以及肝对胰岛素足够的敏感性以控制葡萄糖的输出。本研究2型DM 1级亲属与3代无DM家族史者空腹血糖比较无差异。在糖负荷的进程中,对碳水化合物吸收的正常反应是既要控制肝葡萄糖的输出,又要加强肌肉和肝对葡萄糖的摄取,这需要胰岛素的释放迅速增加,以及肝和肌肉对胰岛素的足够敏感性,骨骼肌是餐后葡萄糖转移后的主要储存部位[4]。本文2型DM 1级亲属与3代无DM家族史者糖负荷后血糖0.5、1h前者明显增高,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2hP=0.05,说明2型DM 1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时已出现肝葡萄糖输出增加及肌肉和肝对葡萄糖摄取的减少,胰岛素迅速释放减少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即胰岛素抵抗。而且2型糖尿病1级亲属BMI已比3代无DM家属史者增加,两组相比,P<0.05,体重虽未超过正常(正常体重=身高cm-105),但也较3代非DM家属史者增加,两组的HbA1C相比,P>0.05,无差异,2型DM糖耐量正常的1级亲属,在IFG及IGT以前就已存在B细胞功能的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易发生肥胖,是2 型DM的高发人群,应更早期的预防、干预,只要是糖尿病的1级亲属,都应该进行调整饮食,控制肥胖,减少甜食,多运动的教育和管理,从而有效减少DM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减少国家、家庭及个人由于DM造成的巨大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Ukkola O,Bouchard C.Clustering of metabo lis abnormalities in obese individyals: the role of genetic factors. Ann Med,2001,33(2):79-90.

    2 张素华,李层绅,邱鸿鑫,等.家族史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家系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96,76(6):435-439.

    3 吴松华,项坤三,相辛,等.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同胞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变化.中华内分泌代谢病杂志,2000,16:83-86.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2-793.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04YO14C)

    作者单位:650021 云南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编辑:齐 永), 百拇医药(张瑛 李显丽 陶文王 王晓苓 王飞英 李奕平 杨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