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疾病控制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73640
小学生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疾病控制杂志》 2006年第2期
     【关键词】 肝炎,乙型;卫生教育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区。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危害大,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损害,而且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预防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1,2] 。为了解大连市小学生对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笔者于2003年6月~12月,对该市小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干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大连市沙河口区和开发区各10所共20所小学作为目标学校,每个学校三至六年级中随机抽查2个班,共40个班203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前问卷调查(基线调查) 在干预前,于同一时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是根据调查目的、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 [1,2] 、结合小学生具体情况设计而成,均为选择题。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小学生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乙型肝炎一般知识。调查员经统一培训,使用统一方法及指导语,当场发卷收卷。

    1.2.2 宣传教育干预 结合小学生特点,采用多形式宣传、多方位渗透、师生互动、点面结合的模式进行宣传教育干预。

    基线调查后,向目标学校的所有学生统一发放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资料,每人一套,包括宣传画和宣传册。同时,对学校教师进行统一培训,要求各校在规定时间(一个月)内,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采用多维教学(健康互动课、知识讲座、主题班会、公开课、演讲、广播站等)、竞赛(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美术作品评比、优秀作文评选等)、平面媒体(宣传板、宣传画、橱窗、画廊、黑板报、校报)、社区宣传(社会调查、小分队入社区、致家长一封信等)等形式,进行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干预,尤其要求2035名研究对象所在班级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班上一堂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健康课,每班出一期黑板报,每人办一份手抄报,每人画一幅美术画,每人写一封家书,每人写一篇作文”,同时要求各校于规定时间内上报有关“六个一活动”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并进行评比。

    1.2.3 干预后问卷调查 在宣传教育干预措施实施后半个月,于同一时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和调查方法与干预前相同。

    1.2.4 资料整理和分析 采用EPI info2002软件进行问卷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70份,收回问卷4070份,应答率100%。筛除有漏答题的调查表,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调查表有4000份(其中干预前2000份,干预后2000份,每位小学生按干预前后自身配对),占被调查人数的98.28%。

    2.1 干预前后乙型肝炎一般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后小学生对7道(问题(1)~问题(7))乙型肝炎一般知识问题答对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干预前后乙型肝炎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后小学生对7道(问题(8)~问题(14))乙型肝炎传播相关知识问题答对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小学生对乙型肝炎一般知识知晓率比较(略)

    Table1 The known rate of hepatitis 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2.3 干预前后对预防乙型肝炎知识态度的比较 干预前有61.30%的小学生认为乙肝能够预防,干预后则上升为94.35%;对于如何预防乙型肝炎,干预前只有不到一半(41.40%)的小学生知道,干预后则上升为82.80%。干预前后的回答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4 干预前后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获得方式比较 按照构成比从大到小的顺序,干预前小学生获得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方式主要为电视、宣传资料、广播、父母、学校健康教育和其他;干预后则主要为学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电视、广播、父母和其他。见表2。

    表2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获得方式比较

    Table2 Obtainable source of hepatitis 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略)

     3 讨论

    本研究一改以往死板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传播媒体,以小学生为目标人群,利用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宣传资料,通过点面结合、师生互动、多形式多方位渗透的干预模式,将乙型肝炎预防知识传输给每一位目标人群,并使小学生真正参与到宣传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地思考、充分地想象、深刻地体会,真正起到了由知而信、由信而行的目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研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小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 干预前大连市小学生对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虽然有些了解,但很不全面,知晓率为9.15%~65.95%,干预后则知晓率为63.05%~95.85%,干预后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

    3.2 小学生获得乙肝防治知识方式发生变化 干预前小学生主要通过看电视获得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而且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干预后则正好相反,小学生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多方位多形式渗透的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获得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而且获得的知识是完整的、系统的。

    3.3 小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本研究采用的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模式,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小学生采用歌曲、舞蹈、小品、三句半、短剧、双簧、顺口溜、童谣、数来宝、打油诗等表演形式将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融入互动健康课中,并且通过参加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美术比赛、优秀作文评选、办橱窗、画廊、黑板报、校报等形式使了解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近年来,学校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如何有效地将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灌输到学生中并取得最佳效果,是摆在每一位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小学生处在求知发育、生命准备阶段,由于其身心发育、群体生活等特点,决定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学校是健康教育最好的场所,学生是健康教育最好的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时机最佳,效果最好 [3] 。在这个时期,向孩子们传输防病知识,将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实现知、信、行三维空间效果,并有可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健康定式,受益终身。这也充分体现了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重在一个“早”字———从娃娃抓起的意义所在。所以建议小学学校尝试采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多方位、多形式渗透的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有计划地把传染病知识渗透到健康教育中,促使学生行为的转变,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炳娟,常玉英,衣华彦.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1,7(4):231.

    [2] 郝新城,金学芬,范洁.海原县某中学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调查[J]. 宁夏医学杂志 ,2004,26(6):373.

    [3] 黄敬亨. 健康教育学 [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章群校)

    【基金项目】美国辉瑞基金会资助项目(pfizer200305)

    【作者单位】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辽宁 大连 116021, http://www.100md.com(贾秀岩,刘丹,王继学,高学谦,孙相明,张元强,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