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白塞氏病
编号:10975720
白塞病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5期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会阴部溃疡,皮肤病变及针刺反应(+),另外还可侵及多系统,如血管、关节、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见病变。50%的白塞病患者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其中以腹痛最常见,占92%,肠道溃疡少见,不足1%,以远端回肠和盲肠为多,溃疡常呈圆形或卵圆形,深浅不一,可达肌层甚至浆膜,病变之间黏膜相对正常。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既往身体健康。提示:该患者母亲于10年前因“红斑狼疮”去世。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及阴囊、阴茎溃疡,伴有双下肢关节疼痛。本次发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发热,测体温高达40.0℃,伴有咽痛、球结膜充血,以及剧烈头痛、恶心,以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逐渐出现腹痛、腹泻,排血便10余次/d,腹痛于便后略有缓解。体征:咽峡部弥漫性充血,表面有散在白色脓疱和白色伪膜,双侧扁桃体Ⅰ°大,左侧扁桃体表面有脓苔。双上肢及臀部注射部位皮肤可见有红丘疹,双下肢及双上肢可见有散在痤疮样疱疹,发红,略痒,突出于皮肤表面。剑突下、下腹部明显压痛,右下腹反跳痛明显,无肌紧张。皮肤针刺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66×109/L,中性粒细胞90.0%,未见异淋细胞,Hb 15.5g/dl;生化ALB 31.9g/L,K+3.2mmol/L;血沉90mm/h,120mm/第二小时;补体C3 0.39g/L,C4 0.01g/L;抗“O”、类风湿、狼疮细胞均阴性。尿常规示白细胞20~30/HP,便常规结果示红色稀水黏液便,红细胞充满视野,脓细胞3~5/HP。腹平片、肝胆脾超声未见异常。电子胃镜所见: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黏膜光滑,色泽正常,降部黏膜正常,水平部黏膜脱落,肠腔不完全狭窄。治疗及结果:给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1g分2次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20mg冲击治疗试验性治疗,洛赛克保护胃黏膜,腹痛症状明显缓解,3天后停用甲强龙改口服强的松治疗,10天后病情明显好转,腹痛便血症状消失,办理出院。后期随访:患者出院后继续药物巩固治疗,直至药物逐渐停用后病情未出现症状反复。

     2 讨论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会阴部溃疡,皮肤病变及针刺反应(+),另外还可侵及多系统,如血管、关节、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见病变[1]。50%的白塞病患者可伴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在急性期,患者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其中以腹痛最常见,占92%,肠道溃疡少见,不足1%,以远端回肠和盲肠为多,溃疡常呈圆形或卵圆形,深浅不一,可达肌层甚至浆膜,病变之间黏膜相对正常[2]。

    临床上将白塞病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并非少见。本例误诊的主要原因为:(1)医师对白塞病缺乏足够的认识,遇到发热、反复口腔溃疡、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症状患者,即诊为急性扁桃体炎;(2)白塞病症状涉及多系统,如血管、关节、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且变化多样,易使初诊误入歧途,复诊又满足上一次诊断,以致反复误诊。但临床上亦有两者并存的情况,治疗时应两者兼顾。

    该患者以发热起病,口腔及阴囊、阴茎曾出现溃疡,多器官受损,双下肢关节疼痛,有腹痛、血便及头痛等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表现,皮肤针刺样改变,符合白塞病表现,同时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而患者在发病初期因经治医生经验不足、对相关体征未予足够重视,致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出现消化系统表现。通过该病例提示白塞病是全身性疾病,肠道病变并非病因所在,因此遇到有腹痛、血便等症状患者,应多方面考虑,综合分析。目前白塞病以激素合并中药治疗疗效佳,泼尼松可在急性期减少炎症,秋水仙碱可减轻黏膜、眼部病变,反应停可抑制口腔及外阴溃疡[3],中药汤剂也可缓解该病。

    【参考文献】

    1 朱红波.以肠穿孔为首发表现的白塞氏病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3):172.

    2 王益平.肠型白塞氏病.实用医学杂志,1995,11(3):171.

    3 马骥良.白塞氏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临床内科杂志,2002,19(3):177-178.

    作者单位: 111000 辽宁辽阳,解放军第201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宋 青), 百拇医药(袁羡,东传凌,马良,郑冬凤)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白塞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