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975514
实现法律基础课情感目标的思路与途径探讨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情感目标,,法律;基础课;情感目标;教学,1深刻理解情感目标的层次性规律,2实践探讨,2.教学策略的优化,3.教学评价
     摘要 从教学的情感目标层次性规律入手,阐述在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应如何突出和实现其情感目标。

    关键词 法律;基础课;情感目标;教学

    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观念,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神圣使命。怎样突出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功能,实现法律基础课的情感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本门课程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对此提出探讨。

     1 深刻理解情感目标的层次性规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认知目标而忽略情感目标。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每个学生都把一种情感经历带入教学,这种情感经历能够影响他或她对待学校的一般看法,或影响其对某一课程的学习。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效。可见在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目标,使学生能自主自愿、有兴趣地学习该门课程,实现学习目标。

    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功能集中体现在它的情感目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达到情感目标,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一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争分夺秒地讲解法律条文;二是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定在认知目标上,片面追求传授法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深刻理解情感目标的层次性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学生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念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法律基础课情感目标的实现要经过由低到高逐步内化的5个层次:

    1.接受

    内化过程中的第一个层次,是对于某种现象和刺激存在的感受性,即愿意接受和留意它们的程度。教师需要判断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法律基础课,在这一层次的典型目标是:“学生发展到对学习法律知识不拒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