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523
功夫茶文化下的“老板”情结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58期(总第2312期 2006.05.24)
     记者手记

    “好茶,‘潮汕功夫茶’果然名不虚传!”扑面而来的清香让记者不由得赞叹。

    潮汕之行的一个晚上,记者邂逅某药业公司华南地区的经理吴韩。吴韩,广东潮州潮安县人,长期往来于潮汕地区,从事医药行业已近十年。此刻,只见吴韩“高冲低筛”,先是一遍“关公巡城”,然后是“韩信点兵”,最后一个“请”字将记者从这一番“功夫茶”现场演绎的惊叹中唤醒。记者与吴韩关于此间药品零售市场的交流正是从以功夫茶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开始的。

    事实上,由于共同的潮汕文化背景以及地理上的相对封闭性,这个地区药品零售市场的区域性十分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药价普遍较低,一些零售药店甚至号称本店药品零售价全国最低。吴韩认为,这与潮汕地区有着华南地区最大的药品及保健品集散地——揭阳普宁药市有很大关系。数百年形成的普宁药市影响着粤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医药市场的走势。

    这种区域影响是通过众多的医药批发企业实现的。据当地药监部门的数据,揭阳共有12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而总面积最小的汕头有70多家,即使是人口总数最少的潮州也有近30家。这种影响还间接将潮汕以外的连锁药店排斥在这一市场之外。因为按照GSP的有关要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必须采取统一采购配送、统一质量标准、采购同销售分离、实行规模化管理经营的组织形式。外来连锁药店要么由总部配送中心跨地域配送药品,要么就近建立配送中心以便配送。据吴韩估计,一个具相当规模的配送中心,每年的维持费用在10万元以上。所以不少连锁企业衡量着自身优势,至今还不想介入潮汕这个零售价格普遍较低、利润微薄的区域市场。

    潮汕地区真正意义上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很少,跨区域连锁品牌还没有出现,但只有几家门店的“小连锁”在潮汕地区为数不少,目前这些门店数尚未达到申报连锁资格标准的“小连锁”在各自的地盘活得有滋有味。吴韩的朋友、一家“小连锁”的老板黄某对此分析说:“之所以做不大,一是潮汕人做生意‘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有着浓厚的老板情结,人人都想当老板,个个老板都精明,大家的思想通常是一定要求稳,不一定要做得很大;二来市场份额有限,别看潮汕地区人口分布密集,但药店很多,此外大量的小诊所也抢去不少客源,某些地方的诊所甚至比零售药店还多,生意难做,要么没能力做大,要么不敢尝试做大。”

    “其实,不少小老板自身学历就低,又不愿聘用高学历的人才。这也是他们做不大的原因之一。”吴韩还认为:“由于潮汕地区的语言独特,外来人很难听得懂,药店想扩张,招人只能从本地招。而有经验的人都当老板去了,招到的人都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招的人一旦积累了经验,也会受到各种影响,另起炉灶自己当小老板。这样,即使原来的企业想做大,也受制于人才的不足。”(戴丹)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9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