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82643
小儿体格发育常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40期
     体格发育常数是健康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总结,是用来衡量小儿健康状况的标准,体格发育与社会条件、气候、地理、营养、疾病等有密切关系。你了解这些常数吗?

    1.体重

    体重是作为衡量小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也是西医学计算药量的根据。体重增长过快,超过一般规律时,应注意有无肥胖症;体重不足,低于标准15%以上时,应考虑营养不良或其他消耗性慢性病。同一年龄小儿的体重在正常情况下可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其波动范围不超过正常的10%。测量体重的时间,应在清晨空腹排尿之后。

    小儿初生体重平均约3kg,生后1周内可有暂时性的体重下降,但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一般在生后7~10天内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600g,7个月到1岁平均每月增长500g,2岁时体重为12kg,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kg。

    1~6个月 体重(kg)=3+0.6×月龄
, 百拇医药
    7~12个月 体重(kg)=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 体重(kg)=2×(年龄-2)+12=8+2×年龄

    2.身长

    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身长的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如身长低于正常的30%以上,要考虑侏儒症、营养不良等。测量身长时,3岁以下采用卧位,3岁以上采用立位,要求足跟、臀、两肩部及枕后同时紧靠立柱。

    小儿初生时身长约50cm,出生后第1年增长25cm。2岁后用下列公式推算:

    身长(cm)=75+5×年龄

    此外,还有上下部量的测定,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上部量与脊柱的增长有关,下部量与下肢长骨的发育有关。新生儿下部量比上部量短,中点在脐上,1岁时中点在脐下,6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之间,12岁左右上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好在耻骨联合上。
, 百拇医药
    3.头围

    用软卷尺自双眉上最突出处,经过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头围。新生儿头围平均约34cm,生后半年增加8cm,后半年增加4cm,第2年内又增加2cm,约为48cm,5岁约为50cm已逐渐接近成人。头围过小多为小头畸型;过大则可能为脑积水等引起。

    4.胸围 测量时3岁以下小儿可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用软卷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方,经过乳头绕一周的长度,即为胸围。观察呼气与吸气时的胸围,取其平均值。出生时胸围约32cm,第1年增长约12cm,第2年增长约3cm。1岁内胸围常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则胸围较小。

    5.囱门 后囟关闭时间在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门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6个月时逐渐缩小,12~18个月时关闭。

    量囟门一般是测量前囟门,用尺量出前囟菱形两条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即为前囟门的大小,一般出生时约为1.5~2cm。囟门的大小和闭合的早迟可反映颅骨发育的情况,前囟过小,6个月以前就已闭合,常见于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某些遗传病、维生素D中毒等,前囟大、闭合晚,主要见于颅骨发育障碍及颅内压持续增高的疾病,如佝偻病、呆小病、解颅等。
, http://www.100md.com
    6.牙齿 小儿有乳牙与恒牙两种。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如出牙过晚,多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愚型等。一般1岁时出8颗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2岁出第2乳磨牙,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齿,并长出第1恒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2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齿。第3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称为智齿,也有始终不出者。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牙齿数=月龄-4(或6)。

    7.呼吸 年龄愈小,呼吸愈快。1~3个月每分钟约45~40次,4~6个月每分钟约40~35次,6~12个月每分钟约35~0次,1~3岁每分钟约30~25次。

    8.脉搏 年龄愈小,脉搏愈快。新生儿~1岁每分钟160~120次,1~3岁每分钟120~100次,3~5岁每分钟110~90次,5~7岁每分钟100~80次,7~12岁每分钟90~70次。

    9.血压 年龄愈小,血压愈低。一般收缩压不得低于9.9~10.7kPa(75~80mmHg),不能超过16.0kPa(120mmHg),舒张压不得超过10.7kPa(80mmHg)。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约高2.7~5.3kPa(20~60mmHg),各年龄期小儿的正常血压,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收缩压(kPa)=10.7+0.27×年龄

    舒张压(kPa)=收缩压×(1/2~2/3)

    测血压应在小儿安静状态下进行,一般只测一侧上肢即可,怀疑有主动脉缩窄或大动脉炎时,应测下肢血压。, http://www.100md.com(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