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79081
流感防治的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2期
流行性感冒,1病毒结构,2流行病学分析,3疫苗研究,4药物治疗,5禽流感研究动向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其发病率居传染病首位,又因流感病毒易于变异和动物宿主的广泛而难以治疗和预防。现将流感的有关防治动向分述如下。

    1 病毒结构

    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一种单股RNA病毒,呈球型,直径约80~120nm。流感病毒颗粒的外膜为脂质双层结构,由2型表面糖蛋白覆盖,分别为植物血凝素(hemagglut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至今H共分15个亚型(H1~H15),N有9个亚型(N1~N9),人群中有甲型H1~2的组合和N1~2的组合以及新出现的H5N1亚型,最近又有H9N2亚型的报道。动物中禽类包含有所有的HN亚型组合。HA是主要抗原,能使人体产生抗体而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变异较快。 NA为另一种重要的抗原,能促进病毒的释放,有助于感染扩散,其抗体无保护作用。由于HA的不断变异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病毒基因可重组的特性,有的动物病毒株可直接感染人群,明显增加了预防的难度。

     2 流行病学分析

    2.1 传染原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d传染性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d。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涕、口涎、痰液中,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由于部分免疫,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带毒时间虽短,但在人群中易引起传播,迄今尚未证实有长期带毒者。

    2.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并保持30min,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传播速度取决于人群的拥挤程度。

    2.3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抗体于感染后1周出现,2~3周达高峰,1~2个月后开始下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