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 2005年第5期
编号:10979663
小儿腹股沟疝术后睾丸回升9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5期
     我院1993年2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疝术后疝侧睾丸回升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睾丸回升侧均有疝手术史,疝手术时年龄4月~6岁。术前有睾丸存在于阴囊底部的记录8例,不明确1例。术中精索血管损伤2例,术后鞘膜囊内血肿4例,术毕有记录证实睾丸位于阴囊底部8例。

    经反复检查本组患儿,未发现阴囊内有睾丸或睾丸始终未达阴囊底部,睾丸在阴囊高位4例,皮下环处5例。

    1.3 手术检查

    本组病例均再次手术探查,术中见患睾体积与对侧等大6例,小于对侧1/3者2例,小于对侧1/2者1例;5例睾丸精索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3例提睾肌僵硬,弹性消失;1例睾丸嵌顿于阴囊高位粘连的鞘膜囊中。

     2 手术方法及结果

    睾丸切除1例,睾丸下降固定术8例。随访3年,固定睾丸未再发生回升。

     3 讨论

    复习本组资料,考虑疝侧睾丸回升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①疝手术时精囊剥离面睾丸鞘膜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②提睾肌反射亢进;③提睾肌因损伤发生硬化纤维化;④疝手术完毕未将患侧睾丸拉入阴囊内;⑤精索血管损伤;⑥小儿腹股沟管较短,内外环几乎近于前后位,随着小儿身体生长腹股沟管逐渐变斜,当精索生长较慢时,睾丸可随精索上提。

    为预防睾丸回升,术前应准确记录疝侧睾丸位置、大小及质地,术中轻柔操作,以防损伤精索血管。疝手术结束时务必置睾丸于阴囊底部,必要时高位中断提睾肌以去除提睾肌反射亢进,或者同时行睾丸固定术。

    疝侧睾丸回升常为机械因素,各种保守措施疗效欠佳。我们认为一旦诊断成立,应积极争取时间,尽可能在睾丸未发生病理损害前手术探查精索及睾丸,松解粘连,使睾丸无张力地固定于阴囊内。对发育不良、解剖上有明显病变的睾丸可行切除术。

    (咸宁市咸安区人民医院外科,湖北 咸宁 437000), 百拇医药(王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