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6年第8期
编号:10980491
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性质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
动脉粥样硬化损伤,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近年来,研究证明C反应蛋白(CRP)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形成[1],而且CRP也反映动脉斑块的脆性和易于破裂[2]。此外,高清晰分辨率的B型超声可以根据超声信号反射所产生的不同回声影像将动脉血管局部斑块分类为不同形态学特征斑块,例如:颈动脉软斑块、硬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并结合临床随访和病理报告(病理学上一般认为低回声斑块与高含量脂质和出血相关,而强回声斑块包含更多钙化和纤维组织。富脂核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覆盖一层薄的纤维组织帽是最危险的和易于破裂引起神经事件)得出软斑块、混合性斑块较危险和易于发生斑块内出血或破裂,而硬斑块相对稳定的结论[3,4]。

    由于“金标准”的病理诊断一般为有创性,然而高分辨率颈动脉超声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是无创检查,而且HS-CRP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可反映不同性质斑块炎症活动的强度,以及判断颈动脉斑块脆性。因此,探索HS-CRP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性质的关系,可以进一步阐明炎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联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3~1994年对北京石景山地区参加“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的2521例患者(年龄35~64岁,男性40.7%)进行第三次危险因素调查。2002年秋季,以上人群中主要资料完整且存活1626例入选复查,实查1394例,应答率为85.7%。并于同年10~11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共测量1202例,受检率为86.2%,另外,1329例完成HS-CRP测量工作。最终,主要指标资料完整且同时接受颈动脉超声及HS-CRP检查者共计1119例(男396例,女723例),作为受试者进入本研究分析。

    1.2 方法 心血管病及其相关因素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内容,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例如Rose问卷[5])、人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脉搏、心律、心电图检查等)、血生化检查包括TC、TG、HDL-C、空腹血糖(BS)以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两步夹心法)。颈动脉超声测量采用ACUSON ASPEN 128 system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腔内径、血管腔狭窄以及斑块(大小、数目及性质),其中斑块指该部位血管内中膜厚度(IMT)>1.2mm,或比邻近内中膜厚度>0.5mm。记录颈动脉斑块位置和纵切面最大面积。斑块的横切面积指超声下纵向观察每个斑块的最大程度横断面积。通过调整超声最佳图像以更好地测量动脉腔内径大小、狭窄处最小内径、狭窄近端和远端内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