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980573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痛经,,痛经;发病机制;治疗;新进展,1发病机制,2治疗,参考文献:
     摘 要:原发性痛经是发病率较高的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不断深入,现从现代医学方面就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痛经;发病机制;治疗;新进展

    痛经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1〕。痛经可分为2大类:一种是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另一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2〕。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 %,其中原发性者占53.2 %,痛经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 %。因此,重视痛经的治疗十分必要〔3〕。

     1 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痛经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关系密切。

    1.1 前列腺素(PG)

    原发性痛经的病理机制与子宫内膜的PG关系密切。前列腺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极微,而活性极强。所有的PG都是含有2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羟基脂肪酸,由1个五元环及2个脂肪族侧链组成。目前研究较多并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的前列腺素有前列腺素E2 (PGE2)、前列腺素F2α (PGF2α)等〔2〕。子宫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与其他组织相似,首先是在磷酯酶A2的作用下将磷脂转化为花生四烯酸,又继续在环氧合酶的作用下将花生四烯酸转变为中间体前列腺素H2,进而转化成不同的PG,如前列环素(PGI2)、PGE2、PGF2α、血栓素A2(TXA2)等。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显示,PG合成酶和磷酯酶A2主要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胞浆和溶酶体内,生化测定也表明腺上皮细胞内合成PGE2和PGF2α的含量明显高于间质细胞。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细胞不仅是PG的靶细胞,其自身亦可在激素和某些介质的特定作用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