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980993
论学校管理的人文色彩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摘要:传统的学校管理注重科学性,以严密的制度设计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为标志。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以人文管理观念拓展学校管理理念,使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互融,完善学校管理,取得学校管理的新突破。

    关键词:学校管理;科学;人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将对我国的学校管理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形成较为严密的内部管理体系,其理论基石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近代西方科学性理念为导向的,以一套严密科学的制度设计为标志。但随着新时期人们对人文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来,我们的学校管理更需在进行科学化的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学校管理的人文色彩。

    一、以人文管理观念拓展学校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要求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依靠人、为了人、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调动人的忠诚心和积极性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加强学校管理的人文色彩是现代学校管理新突破的必由之路。

    现代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因为理性管理因素如定量指标、规章制度等,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服从和奖惩等为基础的,方式直接但效果短暂,而且缺乏灵活性和创造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理性代替人性,极易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此外,在运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主观,以及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需要教育主体主动地调节自身状态,通过非理性管理的指向性和调节性,排除干扰。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学校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业时期企业管理是一个“人-人-物”的系统,要以物为中心。所以这种“人” 在以物本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模式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经济人”,可以通过制度和利益机制进行诱导与控制,可以通过各种科学方法进行管理。而在学校,教育者——教师是人,被教育者是人,领导和管理者也是人,这种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必然形成“人-人-人”的系统,这种“人”,也绝非经济人,而是充分关注个体差异的复杂的人,有着各种心理需要,这些心理需要充满了非理性成分,绝非科学可以划分得条块分明的。人际间的磨擦、人的情感、存在与价值,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的呼唤。这种差别也说明学校管理在对于一般管理理论的应用上,要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在学校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

     二、 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互融,完善学校管理

    (一)在科学管理的制度设计和具体实施方面,加强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其目的是弥补传统理性管理的不足,绝不意味着对于科学管理的彻底颠覆。相反,对于行之有效的一些科学的管理手段还要进一步推广,并使之严密化,同时要渗透人文精神以矫正其过分理性。

    如量化管理是运用较广泛的学校管理方式,它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以保证学校管理取得最优化成效的一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如果其严密的科学性走向反面,注重量而忽视人,就会成为令人厌烦的形式化的表格,一些僵化的处理也会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强调量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注意一些问题,使指标的制定体现出对人的激励。如现在较为流行的“末位淘汰”。我们可配以进步幅度的制度设计,如果是最后一名,但进步在一定范围则免予淘汰。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一定弹性,也承认了后进者的成绩与进步,更能激发积极性。同时,科学管理的制度设计要体现对于教职工的尊重,体现平等、公平精神。认同和尊重会更大激发工作热情,而平等、公平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将更能使教职工保持心理平衡,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科学管理的潜能。

    (二)重视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以情管理

    学校管理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必须要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学校管理管理效能的提高离不开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这首先要求做到知人善任,调动全员积极性;要求全面了解、掌握教职工的情况,对教职工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个人专长、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要重要信息有所了解。以达到对人的使用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并做到合理搭配,统筹兼顾。在各项工作的安排及部门机构的组合中,要根据教职工的不同特点,力求结构优化,彼此间能取长补短。其次要了解教职工的不同需要,及时激励。对教职工精神需要,如事业成就感;社会需要,如友谊、社会地位等;物质需要,如衣食住行条件、学校环境、福利等主动关心,能及时反映、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内部优势,挖掘潜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体现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为教育献身的精神。三是创造和谐环境,增强凝聚力。以宁静、整洁的自然环境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为教职工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建设相互合作、协调共事、团结奋进、荣辱与共的人际环境。做到领导以身作则,管理有章可循,工作透明民主,以调动主体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尽可能地发挥出本校师生的特长与优势。

    总之,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学校的管理是不完善的。但仅有这些,也并非就能提高管理效率。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种种原因导致的“物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如果忽视管理的人文色彩,不仅与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精神背道而驰,也将导致人的价值的衰退和生存意义的丧失,限制、阻碍甚至破坏了人际的正常交往、沟通和理解。而如果人的主体价值被忽视,人际的亲情、友好互助的平等合作精神被淡化,那么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这也很难谈得上管理的效果。因此学校管理很有必要和责任改变各种“物化”现象,以人为本,寻求管理的新突破。

    (广东药学院 党委宣传部, 广东 广州 510240), 百拇医药(夏军英,吴新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