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期
编号:10980466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消化酶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脾,1消化吸收方面,2能量代谢方面,参考文献
     脾是一个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脏器多系统的综合功能单位,脾虚时大量器官会出现基因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从而引起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中消化酶的变化更显突出,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为脾虚动物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综述如下。

     1 消化吸收方面

    1.1 淀粉酶 淀粉酶由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合成,唾液淀粉酶是来自唾液腺的消化酶。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涎为脾液,提示脾与唾液密切关联。脾虚失运,淀粉酶活性亦将发生相应改变,因而这方面研究始终是关注的焦点。有报道[1]脾虚大白鼠腮腺唾液淀粉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并用电镜观察腮腺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都有异常形态改变,提示模型动物腮腺形态学与功能学改变是一致的,主要是腮腺物质转运能量代谢低下,导致淀粉酶合成与分泌障碍。后来多人否认这种观点[2-3],正常脾虚患者其唾液淀粉酶并不降低,反而升高,并且脾虚患者经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酸刺激前的活性,并把这一酸刺激前后的比值的变化作为反映脾虚证特征性指标之一。杨维益等[4]进一步发现,脾气虚患者血清淀粉酶及胰淀粉酶同功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胰淀粉酶同功酶活性的降低与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及大便溏泄三症关系最为密切。预示脾虚时运化失职与淀粉酶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种良好的相关性已获得学术界的公允,并已成为脾虚证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的首选微观参考指标。相应的朱曙东等[5]发现在血清淀粉酶降低的同时,尿淀粉酶也低于正常。

    1.2 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 ACP为溶酶体标志酶,其活性减弱提示溶酶体功能障碍,脾虚时甲状腺滤泡细胞ACP呈阳性反应,但活性较弱。甲状旁腺细胞脾虚时也有同样的变化。因此可能影响甲状腺素的分泌,且有人[6]证实脾虚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