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3322
从医五十载 未敢忘忧国——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外科专家郭应禄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6.01
从医五十载 未敢忘忧国——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外科专家郭应禄

     郭应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带头人。1982年,郭应禄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个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样机,1984年将之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1987年,他又首创俯卧位治疗输尿管结石技术,从而成为我国ESWL领域的开拓者。20世纪80年代,郭应禄率先开展了经尿道手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微创手术。1991年,又由他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郭应禄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这一领域的奠基人。

    近日,记者对郭应禄进行了专访。采访中,细观郭老的言谈举止,总能让人觉出他心里似乎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始终隐藏在他心中的那份忧虑,正是源于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这种忧虑,更是源于他对社会、对患者强烈的责任感;而这种忧虑,也正是他取得卓著成绩的动力。

    一忧:小广告害人

    上世纪90年代,北京的大街小巷突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小广告的东西,这些“城市牛皮癣”几乎无处不在,电线杆、立交桥、车站牌,甚至正规医院的大门上,也挑衅般赫然在目。在常人眼里,它们只是一种令人厌恶的环境污染,然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除了厌恶,更多地则是一种深深的忧虑,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张张小小的纸片影响的不仅仅是市容的美观,它后面还隐藏着危险和隐患,又关联着许多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这种忧虑深深刺痛着有识之士的责任感和良知,郭应禄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时候,郭应禄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西四胡同,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广告,他思绪不宁。作为全国泌尿外科领域的领头人,作为从医多年的医务工作者,郭应禄的成绩不可谓不卓著:撰写专业论文300余篇,主编了《肾移植》、《腔内泌尿外科学》(已出两版)、《前列腺热疗及其衍生疗法》、《临床男科学》等28本专著,并主译《泌尿外科腔内手术图谱》,获得研究成果20余项。这样一位卓越的学者,全国著名的工程院院士,事务繁忙是肯定的,而他却把这些害人的小广告看在眼里、急在了心上。

    终冢桓鲈湍鹨丫玫乃悸芬惶毂纫惶旄逦爻鱿衷谒哪院@铩闪?br>我国正规的男科学机构、组建专业的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心,一定要把那些饱受泌尿外科疾病折磨的患者从非法游医那里拉回来,让他们在专业、正规的治疗中重新找回健康和自信!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领域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事件——1991年,腔内泌尿外科和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学组创建;1995年,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成立;同年,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组建,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基金会同时成立;1999年,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成立。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泌尿外科领域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并沿着这个方向以惊人的速度前行。而这所有的事件,都与郭应禄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

    应该说,郭应禄已经把他的想法化为了实际,但直至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老仍然忧虑未消:“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纸片,对于那些疾病缠身又心存顾虑不敢到正规医院就医的人来说,这就是救命稻草,可谁知道这救命草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陷阱!”

    二忧:没有专业培训

    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处在一个人才青黄不接的阶段——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断层危机刚刚缓解,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又开始出现大量人才外流。许多领域都处在人才紧缺的尴尬境地,泌尿外科也不例外。

    “开拓一个领域,需要的是人才;发展一个领域,需要的也是人才。没有人才,任何机构都形同虚设,挂出去的牌子也早晚会被摘掉!”带着这一理念,1997年,“泌尿外科人才工程”在郭应禄的大力倡导和奔走下应运而生。这一工程旨在为全国培养“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素质好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骨干”。工程启动近10年来,参加专题培训者啻?000人,参加普及教育者逾3万人。

    该工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全国泌尿外科领域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专业人员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中,郭老发动了自己从医几十年结下的“关系网”,邀请了大批中外著名学者进行讲学。培训工程启动之初,受训人员要具有副高职称,还有研究生学历。这部分人本身就有较好的基础,受训后,更是如虎添翼,回到原单位都成了中坚力量。

    随着人才工程的名声越传越远,参训人员从第一批的几十人,发展到后来的几千人。还有很多人没有报上名也赶到培训地,要求旁听。郭老意识到,仅仅依靠这种面对面的培训,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这种“学术饥渴”。因此,郭老提出,要把培训范围扩宽,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泌尿外科行医人员的整体素质,包括私人诊所、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他认为,这部分人员其实更需要培训。因为,他们往往有合法的行医身份,却没有相应的诊治水平,如果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既然社会上存在这样一个群体,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水平,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就医的隐患。于是,他又开始与电视台和网站联手,尝试在中小型城市开办远程教育,由“人才工程”提供老师和教材,受训对象不限职称,不限人数,只要对泌尿外科学术研究有兴趣、有志向都可以听讲。每过一段时间,郭老都要带领讲师定期到开通这种教学的城市,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近10年的人才工程,使我国泌尿外科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质的飞跃。现在,这一工程已被列入北京大学“211”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三忧:高层人才匮乏

    也许是郭应禄不安于现状的性格,注定了他要泄拿谀蛲饪剖乱登憔∪?br>部心血。就在“泌尿外科人才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一个更宏伟、更远大的目标又开始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了。“要想让我们的泌尿外科走向世界,仅有人才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英才,要有能与世界级大师对话的精英,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一批!”

    也就在郭老心中生成这一宏愿的时候,随着全国博士点的增加,博士生导师的数量与素质问题又渐渐显露出来,甚至出现了有些博士生的专业水平高于导师的尴尬现象。于是,2002年,针对全国泌尿外科领域的主任级医师及博士生导师开展的大规模培训——“全国泌尿外科将才工程”又启动了。

    “如果说人才工程是为提高全国泌尿外科专业人员的素质而进行的普及教育,那么将才工程就是要让中国的泌尿外科走出国门,达到世界水平。”这时候的郭老,已是72岁的高龄。

    按照“将才工程”的规划,我国每年要向境外派送近100名泌尿外科主任级人员做短期学习,同时在国内举办博导培训班,培训均实施免费教育。在将才工程启动仪式上,郭老就郑重提出:“将才将才,绝不是业务骨干这么简单,你们要学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各国专家全身心投入的敬业态度,加上永不满足的钻研和创新精神!”这一要求,被他不折不扣地压在每一个将才工程的受训者身上。而培训中授课的讲师,也都是郭老倾情相邀的国内外专家。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将才工程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泌尿外科的“黄埔军校”。几年下来,这一工程不但成为全国医学界继续教育领域的一个亮点,更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泌尿外科领域的发展。

    在业内,至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美国的Walsh教授是泌尿外科顶饧度宋铮圆┭Ф嗖哦疲忠蛐愿窆忠臁⒘钊四岩越咏琶S?br>于对中国很不了解,他曾经毫不讳言地表达了对中国学者的轻视。几番周折后,郭应禄派遣了十几位博导来到他的科室学习,见到了这位大师。几番学术探讨后,这位顶尖级人物不禁暗暗吃惊,后来,他不止一次地表示:“太意外了,真没想到中国的博导英语这么好,没想到中国的专业水平这么高,没想到中国的年轻人这么刻苦,没想到中国能同时派16位科主任来我这里学习,如此集中的大规模学习,在美国都是无法办到的。”就是这“四个没想到”,彻底改变了这位大学者的偏见。他在第二年即派出4批专家来中国讲学,他自己也亲自来到北京和上海讲课、参观,并向中国学者赠送了1500盘手术录像和他的一些专著,新年他还发来寄语及贺信,特别对郭老表达了衷心的祝福。

    为了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郭老的脚步似乎永远无法停止。2004年,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被中华医学会指定为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并改名为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院长的担子又压在了当时已经74岁高龄的郭老身上;2005年,郭老又创建了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并任主任委员,提出要将协会办成真正维护医生权益、帮助医生成长的“医师之家”;同年,由他一手创办和主持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开业。该中心集中了一批国内一流的男科专家与教授,配备了最新的医疗和科研设备,力求成为行业医、教、研、防专业机构的典范。重担在肩的郭应禄正为了培养更多杏林英才而不断忙碌着。

    四忧:医患关系紧张

    1987年,一个58岁的女患者因肾功能衰竭慕名来找郭应禄看病。同来的,还有这位女患者的妹妹,妹妹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肾脏移植给姐姐。考虑到姐妹俩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郭老一方面建议她们慎重考虑再做决定,一方面开始精心研究手术方案。经过深思熟虑,郭老仍然认为手术的风险大,他诚恳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姐妹俩被郭老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真挚的态度打动了。她们坚定地说:“没关系,即使手术失败了,您还能为今后的研究积累经验,也算我们姐妹为祖国医学做贡献了,您就放心做吧。”在她们的坚决要求下,郭应禄为她们实施了手术。结果,手术非常成功。现在,当年那位女患者已年近八旬,前不久,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的录制。在节目中,她特别提到了那次手术。郭老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的崇高医德深深刻在了她的心里。这个小故事反映出郭应禄以诚信面对患者的作风。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郭应禄对此也有着深深的忧虑。他认为,要搞好医患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信。这个诚和信是双方的,也是互动的。社会上很多人对性病患者抱有偏见,这是无知的表现。这种偏见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甚至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其实,有些病,身体的不适还在其次,更痛苦的是“心理恐慌”。因此,郭老对每一个来就诊的患者,尤其是性病患者都付出他最真诚的关爱,比如创造条件为患者进行单独诊疗,询问病情时尽量绕开患者敏感的话题,甚至连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他都格外注意不刺激患者,让患者在治病的同时,也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和心理调节。他总是语重心长地鼓励他们:“世界上没有不生病的人,有病了,不管是什么病,就理直气壮地治。追求健康,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力,没什么好怕的!”这种以诚待人的态度为他赢得了无数患者的尊重和感谢。

    今年是郭老从医整整50年,问及郭老最大的心愿,郭老朗声而笑:“要在2020年,让中国的泌尿外科达到世界水平;要在本世纪实现中国的泌尿外科在亚洲领先、世界一流!”耳闻郭老满怀信心的笑语,综观中国泌尿外科发展的势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文/本报记者 赵红

    ■相关链接

    郭应禄,1930年出生于山西省。1956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3年2月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泌尿外科专业研究生毕业。1956年9月至今,先后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和副院长。

    1983年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院移植科研修。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院长、男科中心主任、北大医院名誉院长。

    郭应禄院士是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新一代学科带头人,是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泌尿外科疑难重症、肾上腺疾病外科、腔内泌尿外科、体外冲击波碎石及泌尿系肿瘤的生物治疗。

    郭应禄院士从医50年来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他领导的泌尿外科研究所是中国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专业基地,是中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他撰写专业论文300余篇,主编《肾移植》、《腔内泌尿外科学》(已出两版)、《前列腺热疗及其衍生疗法》、《临床男科学》等28本专著,并主译《泌尿外科腔内手术图谱》,获得成果20余项。曾获第一届“吴阶平杨森医药学研究奖一等奖”。

    郭应禄院士获得的部分荣誉:

    1994年荣获首届吴阶平杨森医药学研究奖一等奖。

    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2001年获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3年荣获北京大学“桃李奖”。

    2004年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