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20期
编号:10983630
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治疗:证据与共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20期
     抗凝剂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循证医学证据主要体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心源性卒中、卒中相关VTE和抗凝相关的颅内出血等4个方面。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抗凝治疗不能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死亡、卒中复发和症状性脑出血。ASA指南(2003)不推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规抗凝改善神经预后和预防卒中复发(A)。

    在亚裔人群中进行的FISS研究显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那屈肝素(速碧林)0.4 ml,bid安全有效,每5例患者中至少1例可避免死亡或生活依赖。FISS TRIS研究再次显示,同上剂量的速碧林对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优于阿司匹林。

    多项研究显示,房颤(AF)可使卒中危险增加近5倍;AF患者更易在卒中发生后1年内死亡;因AF导致卒中患者的严重致残率增加;口服调整剂量华法林可降低AF患者卒中发生危险。

    脑出血增加仍是抗凝治疗的危害,与抗栓治疗相关的脑出血在淀粉样血管病和微出血患者中多见。

    目前对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治疗达成的共识如下:①抗凝治疗不能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亚裔卒中患者可能减少早期死亡和致残;②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心源性卒中;③可以防治AF相关卒中的复发;④可以有效预防卒中相关的VTE;⑤磁共振自选回波技术和磁敏感成像可以检出颅内微出血,从而降低抗凝所致脑出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