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品种分析
编号:11012940
决明子价升探因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47期
     沸沸扬扬的药市自去年大部分药材价格持续升高后,今年以来首先部分药材价格由高至低,由快转滞,有些药材甚至于低于生产成本以内,以至于出现生产者赔本,经营者亏损的现象。目前,随着淡季的到来,部分药材价格整体下滑,而作为小三类品种的决明子如药市的一匹黑马,销售畅快,价格上扬,由3月份的3元/kg,到目前的4.2~4.5元(每公斤价,下同),涨幅达40%,引起众商家的关注。那么是何原因至使决明子价格节节上扬呢?是用量加大,是库存薄弱,是人为炒作,后市如何,众说纷纭。为此,笔者就决明子的生产、库存、销售等方方面面综合起来,加以分析,供广大药界朋友参考:

    决明子的生产状况

    决明子又名草决明,属豆科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植物,野生于荒坡、丘陵、沟边道旁。决明子植株高大,叶互生,昼开夜合,开黄花,喜降雨,耐高温,种植适应于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据资料显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年需求量不足50万kg,主要靠野生采集供给市场,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需求量在100万kg左右。而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国内的开放,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用途的不断拓宽,其用量不断增大。由于决明子不耐寒这一特点,尽管需求量不断加大,但药材生产难以扩种。首先,决明子的种植季节在春末夏初,这样,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这时很少有空闲的土地来大面积引种,而东北、西北虽有土地,却因决明子怕霜冻,又很难引种成功。其次,决明子的收购季节一般在霜降后,而霜降后则是漫长的冬季,这时恰恰又是决明子的销售淡季,而此时的价格使药农的收入与种粮的收入几乎相当,零星的土地资源和不尽人意的价格难以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
, 百拇医药
    国际国内对决明子需求的增加

    决明子有以独特的治病防病效果,具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降血压、降血脂、抗菌等诸多功效。在现代科技下,决明子被广泛用于中成药生产和中药饮片组方之中,特别是以其为主原料的保健饮品更使决明子的用量成倍增加。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全面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现代科技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一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健忘、失眠等病症侵袭了更多的人群,而决明子对这些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倍受市场欢迎。据报导,仅甘肃兰州某保健品厂,决明子年需求量就在500吨以上。目前,不仅韩国、日本等国大量进口外,国内一些保健品厂也相继建成,以决明子为主原料的保健饮品日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据统计:目前决明子年需求量在800万kg以上。

    决明子的库存状况

    决明子用于保健饮品,有很强的季节性,一般大型公司是计划生产,小型饮品专营属快进快出的进货方式。由于决明子的用季一般是夏季,因此决定了决明子的价格夏季最高,到了秋季,特别是决明子产新季节,一般决明子产新期即是其淡季,淡季又加上决明子产新,故决明子在秋末冬初是其价格的转折点,不管决明子生产的丰欠如何,其价格将是最低谷(2004年决明子产新时收购价是2.2元,到2005年的夏季则达3.8~4元,而2005年决明子产新时收购价是2.6元,目前已升到4.2~4.5元),这样以来,稍有经验的经营者都明白这个道理,更不用说是专营决明子的保健品厂了,因此决明子每年库存很少,甚至忽略不计,况且决明子的销售是呈年年上升的趋势。
, 百拇医药
    决明子的今后走势及前景分析

    随着夏季销售旺季的到来,决明子在库存薄弱的情况下,大部分决明子均掌握在个别商家的手里。有限的资源,在众商家的纷争的局面下将呈节节上扬趋势。预计随着决明子用季高潮的到来,决明子将突破5元,甚至更高的价格。由于决明子的特殊药用功能和独到的治病防病效果,在人类回归自然,防病治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决明子的药用功能和防病治病效果将不断开发,特别是决明子作为保健饮品的开发,将使决明子的前景更广,价格更高,前景更诱人。

    提高药材产量从何处着手

    种植药用植物的最终目的是取得药材产品,其产量与品质始终是种植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二者缺一不可。产量高低是由药用植物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两个因素构成的。不同的药用植物,由于药用部位不同,构成药材产量的具体因素有一定差异,详见下表:(见表)
, http://www.100md.com
    由上表可以看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株数越多,单株产品部位数量越多,其药材产品部位的重量越大,药用植物的产量就越高。但是,药用植物的大面积生产,均是作为群体进行栽培的。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构成产量各个因素的变化并不是同趋势的,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如红花是花冠入药的,花头多、花冠大而长,药材的产量就高;花头的多少除与品种的遗传性状有关外,还与种植密度有关,其分枝的多少与密度成负相关。要提高红花的产量,需要适当密植,密度太大又会使花头减小,分枝减少,从而降低单株药材的产量。研究这些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和互相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条件,并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满足药用植物稳产高产的生理需要,是提高药材产量的重要途径。如根及根茎类药材(丹参、黄芪、牛膝和甘草等),为提高其产量,就要在控制合理密度的情况下,促进植株根系的生长和肥大。主要的技术措施是合理施用肥料和苗期控水。合理施肥可控制根冠比,苗期控水可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根部长度,从而使药材的产量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花果类药材的合理修剪整枝,根类药材的摘花除果,均有利于使其光合产物向着产品药用部位转移,最终使药材产量得到提高。其他栽培措施,如苗期蹲苗,根除培土、环割、防止或减轻干热风及病虫危害等,均能调节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产品药用部位发达,增加药材产量。

    总之,任何一种药用植物,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均有一定的规律,研究和掌握这个规律性,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引导药材植株向着有利于形成最高产量的方向发展。(魏新雨)D2, 百拇医药(邢 颖 亳州地产中药材研究所)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决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