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121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5期(总第2319期 2006.06.09)
     ——追忆药剂学家、药学教育家刘国杰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执业药师。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他获得由当时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戴传贤、考试委员会委员长陈大齐颁发的药师考试及格证书(相当于现在的执业药师证),其编号——药检字第一号。

    1965年,他主编了《药剂学》试用教材,这是我国第一部药剂学专业教材。

    1991年,在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第26届学术年会上,他被授予“荣誉会员”称号,是荣获该称号的第一位中国人。

    【人物名片】

    刘国杰:

    我国著名的药剂学家和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以下简称南药)博士生导师、终生教授。美国密执安大学功勋校友,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SHP)荣誉会员,美国药学会会员,国际药学会会员。曾担任《国际药学文摘》(IPA)常务编委,《药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国外医学——药学分册》等多家国家核心学术期刊的编委。
,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1日,刘国杰因肺部感染并发症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大家•印象】

    刘国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药剂学家和药学教育家,几年前,记者在南药就读期间,曾有幸聆听过他的教诲,尽管时间很短,但印象深刻。

    那时的刘先生已近90岁高龄,头发花白,但仍然精神矍铄。在需要休息的时候,刘先生最喜欢在校园里散步,与年轻的学子谈心,还会到收发室帮忙分捡疑难的外文信件,这让他成为校园里最独特的风景。据说刘先生年轻时曾任山东省排球队队长,代表华北参加全国联赛并夺得亚军,许多学子听说之后都用一个时髦的词形容他——帅呆了!

    每年6月,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总能看到刘先生的身影。尽管年事已高,但只要邀请他出席,他都非常认真,他时常利用这样的机会,以“kiposome”和“kiposomes”为例告诫后辈对待科研工作一定要严谨。“有的论文把脂质体写成‘kiposome’,这是错误的,谁能够把脂质体分离成一个个的‘kiposome’?科研态度是否严谨,从一个‘s’就能看出来。”这个话题被刘先生不厌其烦地“嗦”过很多次,当时还在南药就读的记者旁听时也曾经窃笑不止,但后来发现不少人都出现过这种错误,不由得感叹刘先生见微知著的洞察力。
, http://www.100md.com
    曾经听说刘先生是著名的“大炮”,他会在各种会议上批评药学界的一些不良风气,不留丝毫余地。他曾说:“我想到的,我就要说;不说,我良心不安。”2005年底,就在他过世前三个月,他还冒着严寒参加《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的年会,由于身体的原因,他提前退场。就在站起的那一瞬,他可能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这个工作了一生的“舞台”,他向所有人鞠了一躬,意味深长地说:“药物啊,要把它当成‘药’来研究,而不要当‘物’来研究……”这句话,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尽管外界对他的某些观点尚有争议,但刘先生刚毅正直的性格和直言不讳的勇气,由此可见一斑。

    刘先生是在2003年被查出患了食道癌,闻讯后所有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以为他会选择保守治疗,以尽量延续生命。没想到刘先生主动要求手术治疗,这令很多人感到吃惊,一位近90高龄的老人能够经得起手术的创伤,的确是个奇迹,而他主动抗击疾病的勇气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更让每一个人折服。

    【人生画卷】
, http://www.100md.com
    “我要回到我的祖国”

    1915年,刘国杰出生于山东省青州益都县。17岁时,刘国杰选择了齐鲁大学药学专科就读,从此开始了他执着一生的药学事业。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刘国杰带着家眷远涉西南,先后担任重庆市卫生局技士、贵阳中央医院药师和药房主任。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药学专业的能力,更让他磨练出坚毅的品质,这种品质贯穿了他的一生。

    1947年,他远涉重洋,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院担任药师。密执安大学弗兰克教授十分欣赏这位来自中国的药师,决定支持这位年轻人攻读药学硕士学位。读研期间,刘国杰参加了中国科协美国分部密执安小组,了解到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他心潮澎湃,回国的念头开始强烈地撞击着这个年轻人的心,他决定回到祖国去。1950年10月,在获得密执安大学药学硕士学位后的第4个月,满腔热血的他谢绝了弗兰克教授的挽留,带领着几十位留美学者一起回到了祖国。
, http://www.100md.com
    这一段回国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导师弗克兰教授诚恳的挽留曾经让他犹豫——“留在这里,你的前程无疑是远大的,如果回到中国,你将来会后悔的”;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怀疑他是潜伏的共产党,对他进行过严格的审问。在经香港从深圳入境时,通道的两边都是英国军警,几十个一同归国的留学生像犯人一样从中间穿过、被拍照,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屈辱。然而就在过境之后,在一抬头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的瞬间,他们的眼泪夺眶而出,多年积压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中外交流的“红娘”

    促进中国药学的对外交流是刘国杰的毕生夙愿,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药学发展,刘国杰通过美国朋友的帮助与《国际药学文摘》取得了联系,自1978年以来,他已经把数万篇中国药学工作者的论文进行摘录并送到《国际药学文摘》。每次应邀外出访问考察,他也会向外国同行积极宣传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1995年,刘国杰最后一次应邀访问美国的时候,已是80岁高龄。

, 百拇医药     1991年12月,刘国杰应邀出席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第26届学术年会。会上,他被授予“荣誉会员”称号,这是该学会自1942年成立以来,在35,000余名会员中推选出来的第24位获奖者,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他的一位老同学由太太搀扶着走到他面前祝贺说“你回国的路走对了中国的药学研究和药学教育事业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在密执安大学,提起刘国杰(John Liu),那里的人都会肃然起敬,在他们眼里,John Liu 是个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是个诚挚刚直的中国人。2003年底,一位曾经在南药就读的学生到密执安大学药学院工作,该院的系主任史密斯博士看到她的简历后,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John Liu 的学生吧,I know John Liu. He is wekk-known he is a very nice gentkeman。因为刘国杰的原因,至今,密执安大学一直视南药为中国最好的药科大学。

    作为密执安大学的功勋校友,刘国杰的大幅照片一直都悬挂在密执安大学药学院的会议室里,而如今斯人已逝,当他过世的消息传到密执安大学,药学院的老院长保罗以及很多友人都痛哭流涕,悲痛不已。现在密执安大学药学院正在筹备John Liu基金,以资助南药的学生到美国深造;该院的院刊也正在收集和采访与刘国杰有关的资料,他们要做一期特刊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国人。
, 百拇医药
    不到走不动,他不会停步

    刘先生家的客厅中央,挂着一幅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赠与他的大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是刘国杰一生的真实写照。

    刘国杰长期工作在药学教育和科研第一线,他对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上世纪80年代初,临床药学在西方尚初露萌芽,刘国杰即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这一药学发展的新方向,开始在国内积极倡导和推动临床药学教育。为了介绍国外先进的药学知识,他领导编译了《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物资料手册》等参考书,主办了卫生部临床药学进修班,还邀请国外临床药学专家来中国讲课。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相继出版发行,为我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药学科研方面,刘国杰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融贯中西的学识,领导了南药药剂学科早期的科研活动,开展了膜剂、微囊等新剂型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新剂型的创制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而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50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无数的药学人才。他的学生有很多成为了中国药学界的栋梁和领头人;活跃在国内药学界的众多专业人才中,他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不计其数。经他培养、推荐的在海外读书的学生也多不胜数。他的学生陈俊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药学院做博士后时的指导教授,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经他推荐到密西根大学读书的。说他的学生遍布全球,一点也不夸张。

    为了能够让南药的学生看到更多的外文资料,刘国杰把自己珍藏的大量极其珍贵的国外原版图书和期刊捐赠给了学校图书馆。早在1982年应邀访美时,他就一次从美国带回十几个邮袋、重达600多公斤重的图书,这些书也全部捐给了图书馆。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仍然忙于整理文摘,有时还会工作到深夜,但从没有看到过他晚起。就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他还和前来探望的学生争论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方向。他曾经说过,他宁可死在办公桌旁,也不要死在病床上。”

    “父亲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仍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他每天都克服巨大的困难在医院的楼层里走两圈。今年元宵节的前一天,也就是他过世的40天前,他告诉我,他走不动了。那天,他只走了一圈半,他专门拐到楼道的大窗户前,俯瞰着鼓楼广场,在那里停留了很久,最后回到病床上,他再也不能走了。作为儿子,我深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停步的。父亲走了,他实在太累了!他像一支蜡烛,燃烧到最后,没有任何保留!”

    ——在刘国杰先生的追思会上,刘国杰的大儿子,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刘西拉写的这篇《怀念父亲》,让在场的人数度落泪……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1期, 百拇医药(魏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