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062
抗高血压中药羞羞答答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5期(总第2319期 2006.06.09)
     高血压作为一大病种,其巨大的市场空间从来都不缺乏吸引力,但中药在该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却可以认为是不太成功的。难道是中药与生俱来就不能在该领域有所作为吗?显然不是。其问题的核心还是要回到如何确定中药现代化方向这一根本结点上来。

    5月16~20日,在纽约召开的美国高血压学会(ASH)第21届年会上,国际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向与会者报告了两个新产品的临床试验数据,以期能逐步代替其将于2012年失去专利保护的缬沙坦。

    作为国际制药界巨擘的诺华公司,在高血压市场上也一向是叱咤风云,令许多企业都难以望其项背。而且,随着它的这两种治疗高血压新药——口服肾素抑制剂Rasikez和缬沙坦与络活喜组合而成的二合一药丸Exforg,即将于2007年上市,在抗高血压市场上再次掀起一股竞争热潮,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事了。

    然而,在高血压市场,与新产品层出不穷的西药比较而言,中药的表现似乎总是羞羞答答,鲜少亮点。
, 百拇医药
    寂静与喧嚣的鲜明对比

    据市场调研机构Datamonitor公司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仅2005年,在全球七大医药市场上,患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的病人人数就达到了1.92亿,而这个数字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2.1亿多。

    与之伴随的是巨大的药物销售金额。据Datamonitor公司统计,2005年,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额为347亿美元。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有一个庞大的高血压病人群体。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抗高血压药物的总体市场规模估计也在80亿元左右。

    然而,面对国内外的庞大市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西药占据了抗高血压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中药在这一领域似乎一直扮演着不被人注意的角色。据2004年修订的国家医保目录显示,进入目录的抗高血压中药,包括牛黄降压丸(包括胶囊、片剂)和松龄血脉康胶囊两种甲类药品,以及脉君安片、清肝降压胶囊等12种乙类药品,两者总计仅14种。
, 百拇医药
    与之鲜明对比的,则是西药抗高血压药物在医保目录中所占的比例。据了解,西药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包括多个品种的缓控释制剂,基本上都进入了2004年的医保目录,而这些品种中,仅甲类药物就有15种,而乙类药物则有51种。

    而且,作为容易急性发作的疾病,高血压治疗药物往往也需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西药起效快的特点也使其能在抗高血压市场占据了90%左右的份额。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在记者首先拨通了生产中药抗高血压药品钩藤片厂家——广西神通制药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电话时,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加之产品的市场前景等多种因素,该厂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停止生产这种药品了。

    之后,记者循着医保目录中所列的中药品种,又拨通了北京、吉林、天津、武汉等多家企业的电话,均无法得到正面的回答,甚至有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接通记者的电话后,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是否生产这类药品也不甚明了。
, http://www.100md.com
    尽管企业对其产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都保持着相当高的关注度和热情,但在中药抗高血压产品上,虽然自己的产品能进入到医保目录中去,但企业所表现出的暧昧不明甚至沉默的态度,还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发展中的困难与机遇

    事实上,对于中药抗高血压药物在市场上的尴尬地位,中国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祖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颇为认同。

    在叶祖光看来,造成目前这种情况,主要还是由于在用药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所致。而且由于西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地位,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与筛选以及最后的测试审查等诸多环节上,我国普遍采取的都是西药一套试验方法。如在衡量血压高低舒张压和收缩压上,西医都有着明确的量化标准,而在中医是无法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在新药的筛选与开发上,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须采用西药研发中的动物模型,这就给中药在抗高血压药物研发上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素。即使开发出新药,在西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之下,许多企业即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最后的检测和审查也未必能通过,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因此很多企业也不敢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且,在即刻见效上,中药无法与西药相比拟,其市场容量自然也就相对有限。
, 百拇医药
    针对这些问题,叶祖光教授认为,首先应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对病理结构、病原等的分析研究,以及中药药理作用等的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到中药治疗高血压上不同于西药的作用靶点和环节,找到与西药作用原理和方式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使中药和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症上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在如何扬长避短的问题上,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吕圭源提出如下建议:中药可以通过辩证选药,来用于轻度高血压,并可长期应用;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则配合西药使用,并作长期调理用药。

    事实上,中药在抗高血压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也正是中药眼下在西药的强势攻击下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针对中药特点,充分应用现代技术,研制出既能发挥中药特色又能显示现代科学水平的高效安全中药新药,也是关心中药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专家和企业家们都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近几年出现的中药缓释控释制剂技术在新药研发上所展现出来的潜力,是包括吕圭源教授等业界人士在内都看好的一项技术,或许这项技术能将中药和中药抗高血压带到一个崭新的未来。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5期, 百拇医药(贺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