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099
医生的心其实很脆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5期(总第2319期 2006.06.09)
     毕业3年,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的肖群在校友录上发了一个名为《怀疑自己得了强迫症》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踊跃回应。在帖子里,肖群如此描述自己的症状:“发现自己很频繁地洗手,上班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习惯性地在做完了之后赶紧洗手,最可怕的是回家之后我还是这样,总是无意识地走到洗手台边,机械性地洗手。据我室友反应,休息日有一天,我洗了将近20次手,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强迫症,会不会越来越严重呢?”

    有趣的是,回帖的人对肖群帖中所表述的“症状”并不觉得惊讶,反而显得司空见惯——回帖中有的说“我也有这样的症状,而且我发现同科室的医生强迫性洗手的很多,而且基本上避免用手接触任何东西。”而另一位同学则称,“除了洗手,自己甚至不自觉地把家里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她甚至怀疑这样的症状是医生的“职业强迫症”。

    的确,肖群的怀疑并没有错,无意识地反复做一件事,这已经是强迫症的表现。事实上,这只是发生在医生身上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在目前,对于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尚未引起医院管理层的足够重视。而引起医生心理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 百拇医药
    压力一:工作强度过大

    据上海瑞金医院钱文琪教授介绍,他所在医院的心血管科每天接诊的高血压病人接近500例,平均每个医生一天大概接诊100例,这几乎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科室一天门诊量的总和。长期以来流水线式的作业方式、频繁的值班、稀缺的假日,给医生特别是大医院的医生带来普遍性的疲劳。“失眠”成了发生在不少医生身上共有的事情。

    “一个字概括:忙。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可望而不可求。从进入医院,换上白大褂开始,这一天就再无他想。上厕所得抽空,刚洗完手又被喊走是常有的事情。当然不是每天都这样,但大多数日子都是这样。”这是一位医生概括的日常工作状态,而且与医务无关的杂事也越来越多,“随着医院病人数的增多,医院结构不能完全实现按需布置,患者的心态日渐恶化,‘忙’被强化了,很多无谓的解释占用了很多时间。回家后只想做两件事,上厕所,然后躺倒。”

    “工作的第一年一天睡不到4个小时,到了第二年忽然习惯了,可是发现自己很容易失眠,越着急越睡不着,又担心自己应付不了明天的工作,白天总是显得很敏感,很容易被激怒,甚至有一段时间出现幻听,总是下意识地看自己的手机,好像总有人通知我,该出诊了。”外科大夫黄医生如是说,幸好他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休假一段时间之后,幻听的症状才告结束。
, 百拇医药
    压力二:多角色转换带来困惑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供一个孩子读完5年医学本科再读3年硕士,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硕士毕业,父母有了松一口气,以后孩子就能分担家庭经济压力的心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想进我们医院,硕士文凭只是条件之一,拿同事的话来说,小硕一抓一大把,为了前途,我还要争取继续深造,分担家庭经济压力?我看不加重就不错了!”一位刚刚毕业留在三甲医院的医生小陈这样告诉记者。今年硕士毕业生留在这家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只能作为“协议工”,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食宿自理。3年之后再进行淘汰,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取得正式资格留下来,尽管如此,学生们还是趋之若骛。“这么微薄的工资,想要尽到儿子的责任实在很难,说实话,在别的地方硕士毕业已经进入高收入人群,而在我们医院还属于收入最微薄的一群,而且每天战战兢兢,生怕出什么差错导致不能留下来。在这样的对比下心理哪能平衡?”据小陈介绍,在这家附属医院实习时,就听闻每年都有医生因为心理上不能适应医务工作而长期休假甚至转岗的事情。他说除了读本科时曾经接受过政治思想教育,基本上从来没有接受过针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心理辅导。大家都知道想当医生,心理素质要过硬,可是怎么塑造过硬的心理素质,基本上没有人引导。
, http://www.100md.com
    管理思路: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

    供职于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中层管理者赵先生,谈到了自己的管理艺术:“除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之外,基本上维持协调关系还是依靠良好的私人关系,跟各位骨干交情好了,他们工作压力再大也愿意听你的调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结在现在的知识分子身上还是很能体现出来的。”他说医院并没有特地为医生设立心理学课程,“有什么事情还是采取谈谈心,了解思想动向来解决,纯粹的心理辅导对医生来说很难奏效,因为造成医生心理紧张的原因是多个层面的,作为领导必须了解各个层面,对症下药、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或许更能受到他们的欢迎。”

    而供职于中山大学某附属医院医务科的晓苏则称,他们着力于为医生寻找“释放点”,比如组织一些活动来缓解医生承受的压力,曾经开设的健身操班和瑜伽班都很受医生欢迎,而医院每年举办的摄影比赛也团结了一批爱摄影的医生。他认为,大多数医生只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能够让他们适当舒解压力,那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目前,已经有一些医院在这项工作上走在了前面。前不久,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率先推出一项举措:“准医生”们上岗前必须先通过院方组织的心理健康测试。据悉,作为精神和心理疾患治疗的专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从七八年前就开始对新招收的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的尝试,并以此作为最终是否录用的参考依据。晓苏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在医学院内部推广,因为每年都能发现有些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明显不适合当医生。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1期, 百拇医药(江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