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07640
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6期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使精神病人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回归社会。方法: 本文利用问卷的形式对本市两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5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护理人员第一学历多为中专;以自学获得心理学知识者占大多数;在实施心理护理中:精神科护士掌握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护理技能有限;护士与精神病人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病人家属与护士缺乏合作意识;少部分护士缺乏慎独精神。结论:精神科护士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的对策将有助于解决各现存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 精神科护士;心理护理;问题;对策

    随着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3]。众所周知,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又是精神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所以,对住院期间的精神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预后和防止精神残疾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使精神病人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早日恢复,回归社会,本文对本市两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5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结合临床实践,浅析精神科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本市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护士150名,以问卷调查形式请被调查者以单项或多项选择回答。调查内容主要有:(1)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第一学历、职称等;(2)获得心理学知识的途径;(3)实施心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为94.67%。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2.2 护理人员学习心理护理知识的途径:142名护理人员中,回答在学校学到的44(30.99%)人,自学的为98(69.01%)人。

    表1 142名护理人员一般情况(略)

    2.3 存在的问题

    142名护理人员中,回答实施心理护理中感到不困难者为12(8.35%)名,认为实施心理护理中存在问题的130(91.65%)名。130名中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为:56(43.08%)护理人员感觉掌握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护理技能有限,36名(27.69%)感觉护患之间存在沟通障碍,25人(19.23%)感觉病人家属缺乏合作,8人(6.15%)认为缺乏慎独精神,其他5(3.85%)。

     3 原因分析

    3.1 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学知识和心理护理技能有限

    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护理人员的第一学历为中专水平,而以前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内容偏重于医学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心理护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却相对缺乏。即便是在我国四、五年制护理本科教育的全程教学中护理心理学仅为40~50学时,所占比例太小,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只能做到初步了解[1]。另外,长期以来,护士在校学习和在岗教育均未把心理学的学习放在重要位置[1]。另外从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途径调查结果可见,69.01%是通过自学获得,所有这一切,决定了护理人员掌握心理学知识的有限性、不系统性,致使护士在护理实践中难以从多角度分析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地的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使心理护理工作流于表面,难以深入。

    3.2 护患之间存有沟通障碍

    沟通是遵循一系列共同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沟通障碍无非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3.2.1 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

    一是不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没掌握病人的病情;二是护士自身躯体语言使用不当或倾听技巧不佳,使病人不能从护理中感受到应有同情与关切,从而阻碍病人的表达;三是在实际沟通中未接纳病人,抓不住病人所表达信息的含义,阻碍沟通的深入;四是个别护理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对于病人的沟通实行敷衍、哄骗或盲目做出不切实际的保证,使病人不信任护士而阻碍有效沟通,故心理护理无法实施。

    3.2.2 精神病人自身的因素

    精神病人不同于一般躯体疾患的病人,大多数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否认自己有病。认为住院是对他(她)们进行折磨和迫害,故对医护人员蛮横无理,产生敌对情绪,致使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无法进行,心理护理无法实施。

    3.3 病人家属与护理人员配合欠佳

    多数病人家属由于对精神病存有偏见,认为得了精神病是“丢人的事”或是家庭灾难的开始而对病人疏远、冷淡、抱怨;或由于病人在患病期间对其造成了一定伤害,不愿意或害怕与病人接近;或由于害怕病人病情复发而拒绝接收病人。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病人入院后无人探视,更无人陪护,长期滞留在院内,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使病人产生与家庭、亲人等方面相关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若没有病人家属的配合,单靠护士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和无法解决的。

    3.4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

    由于精神病人配合能力欠佳,心理护理又不象其他护理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评价指标,由此为少数素质较低的护理人员以可乘之机,出现渎职、失职行为;有的护理人员将心理护理等同于护理道德,把对病人的解释、说服、安慰,消除其恐惧、焦虑心情等属于职业道德、伦理学范畴的工作误认为是心理护理的内容,致使心理护理名存实亡,病人特定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有的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工作不踏实,不爱动脑筋,图省事,无论哪种疾病,心理问题是否相同,都生搬硬套,忽视了个体差异,使心理护理抓不住关键问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 对策与建议

    心理护理是一个互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心理护理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

    4.1 加强护理人员有关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心理护理技能。

    4.1.1 将护理学理论知识纳入护理继续教育的范畴,有系统、分层次的进行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育。

    4.1.2 充分利用自学、讲座、观摩、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理论水平。

    4.1.3 重视心理护理经验总结,加大心理护理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护理人员能够针对不同病人,灵活、准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4.2 贯彻沟通原则,紧抓病人心理问题,达到有效沟通目的。有效的沟通是我们发现病人心理问题,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因此必须到。

    4.2.1 以病人为中心 与病人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病人,从病人提出需要到接受帮助的过程,都是以病人为主体。所以沟通的焦点必须落实到病人上。

    4.2.2 协助病人树立信心 精神病人常表现出自我形象的降低和消失[2],在与病人沟通中,把精神疾病是可以医治的,只要配合治疗,精神症状就会得到良好的控制,劳动能力一定能够恢复,并且护士与家属都对病人拥有希望这一信息及时地传递给病人,取得病人配合,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帮助病人树立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找回健康的自我。

    4.2.3 接纳与尊重病人 由于世俗的偏见,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处处受人歧视,许多精神病人本身有自卑感。他们心理上对护理人员存有一定的心理防线。只有我们接纳与尊重病人,关心他所关心的,接受他所感受的,并尊重他的个别性,不能把病人的某些病态言行和离奇的想法作为笑料传扬,更不能嘲笑和愚弄病人,才会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敞开思想,放下包袱与护士进行沟通。

    4.2.4重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3]。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说明语言表达在沟通中只起方向性及规定性作用,而非语言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5]。因此在与病人沟通时,除做好积极的语言沟通外,护理人员还必须做到仪表端庄、作风稳健、态度友好、精神饱满、情绪乐观、技术操作熟练等,给病人以完美的形象,使病人对护士建立起安全感和信赖感,自愿与护士沟通。同时,作为护理人员也应该时刻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态语言,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4.3 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取得病人家属支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精神卫生的宣教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可采用电话、书信等方式与病人家属联系,进行计划性、随机性、书面形式、交谈答疑式、示范式等教育,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精神卫生和心理知识方面的宣教,消除他们对病人的错误认识,并说明家属的关心支持对病人早日康复的意义,唤起病人家属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与护理人员共同努力,消除病人的心理问题,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4.4 加强慎独修养,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4.4.1 加强心理护理学方法的研究,使心理护理形成体系,在临床工作中逐步得到推广并形成制度,变成护士的自觉行动。

    4.4.2 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德修养,培养医德情感,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并养成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4]。自觉遵循医德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4.4.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端正思想,使护士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慎独精神[4]。

    总上所述,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心理护理技能,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与道德修养,积极开展精神卫生宣教,促使心理护理的正确实施,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玉香,傅爱芹,张爱珍.加强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J].提高护理质量.齐鲁护理杂志,1996,2(6):71.

    [2] 戴喜玲,赵永清.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思路[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26.

    [3] 徐清芝.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沟通的技巧[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265.

    [4] 吕利明.浅谈护士在药物治疗与护理中的慎独精神[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9.

    [5]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8.

    (滨州市复退军人医院,山东 滨州 256612), 百拇医药(崔凤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