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008312
临床静脉输液理化配伍变化的考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考察医院临床静脉输液配伍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本院临床1999~2005年期间发生的输液理化配伍变化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发生理化配伍变化的7组输液中,1组、2组、3组、4组、5组、6组配伍输液澄明度检测均不合格,7组配伍输液溶液颜色和不溶性微粒检测不合格;且1~7组输液的配伍情况均不在科室“输液药物配伍变化表”之内。结论 应重视医院临床静脉输液的合理配伍,实施临床药学监护,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药害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静脉输液;配伍变化;药学监护

    目前医院临床药物治疗广泛采用静脉滴注给药,而且常常多种注射液配伍在一起使用,如在输液中添加各种药物,此时,除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外,还可能发生药物的理化配伍变化,如混浊、沉淀、结晶、变色、降解等。从而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同时也增加了医患纠纷。为此,笔者对近年来本院临床药物使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以供业内同行们参考。

     1 仪器与方法

    1.1 仪器 ORION7 10A型酸度计(美国);ZWF-6F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天津天河医疗仪器厂);CM-3型澄明度检测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1.2 方法 对本院1999~2005年期间临床发生的输液配伍反应中药物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以及配伍用药的品种、用量、批号、厂家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统计和分析,详见表1。表1 临床药物配伍情况

     2 结果

    7组配伍药物外观变化显著,由无色澄明液转变为沉淀、结晶、变色。1组、2组、3组、4组、5组、6组配伍输液澄明度检测均不合格,7组配伍输液溶液颜色和不溶性微粒检测不合格。其1组、3组、5组、6组、7组输液配伍前后pH差值>1,其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造成上述注射药物理化配伍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内容比较复杂,其中(1)配伍后pH值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两种注射液的pH稳定范围差较大,例如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pH为3.5表2 药物配伍后澄明度及pH值变化注:*表2组号排序同表1组号排序

    ~4.5,而氨茶碱注射液的pH值为9.6,所以混合后容易产生配伍变化。(2)配伍药物过多,造成药物产生配伍变化。药物联用后往往并不是各起作用互不影响,而是在药理或理化方面产生相互作用,联合的药物愈多,产生配伍变化与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1]。例如第7组药物,8个品种药物混合配伍在同一瓶输液内,不仅非常容易发生配伍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也给药学人员实验分析带来难度。(3)临床医生对制剂成分缺乏应有的了解。如头孢曲松钠说明书已指明其与含钙制剂配伍会产生沉淀混浊,而复方氯化钠为含钙制剂(含有氯化钙成分),医生仍将其二者配伍使用,显然是缺乏药物常识。(4)溶媒选用不当。如头孢哌酮粉针剂溶于葡萄糖注射液,pH值<4.35时,溶液易显混浊。(5)临床缺乏相关药学信息,查阅文献资料不充分。例如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氨茶碱配伍后产生沉淀[2],2000年就已有文献报道,但临床缺乏相关信息。

    “输液药物配伍变化表”在使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上市的新药配伍变化多数未收载其中,一个新药上临床前不可能做大量的药物配伍试验,因此,某两种或几种药物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更多的是在临床使用中被发现,因而也增大了临床药物使用中的风险。但只要在药物应用中克服盲目性,提高科学性,在药物配伍使用中,一要检索“输液药物配伍变化表”,二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三要依托药学监护,做到配伍用药有据可依,在不清楚几种药相互之间的影响时,应将其药分别应用[3]。慎重、准确地使用药物,提高用药水平,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药剂科要利用院内局域网络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发生的药物配伍变化及不合理用药进行网上公示与讨论,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护士、药学人员了解到相关信息,以避免类似反应再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 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

    2 陈鸿清,姚梅坤. 培氟沙星注射液与20种药物配伍的化学稳定性考察.海峡药学,2000,12(2):234.

    3 赵永新,徐乃焕. 注射液临床使用有关事宜.中南药学杂志,2004,2(6):375.

    作者单位: 400020 重庆,解放军第324中心医院

    (编辑:石 岚), 百拇医药(赵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