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149
宣威模式面临新一轮考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6期(总第2320期 2006.06.12)
     今年上半年,有关云南省宣威市推行的药品竞价采购方式频频引发热论。而自5月1日新的配送规则实施以来,各方对“宣威模式”的推广尤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

    尽管按照新规则进行配送已有一段时间,但云南科汇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科汇)董事长田善栋对几个月前的那次药品竞价采购结果依然耿耿于怀。他甚至偏执地认为,新规则与他所理解的“宣威模式”已经有相当大的差距。

    近日,田善栋告诉记者,云南科汇目前正在申请按照“宣威模式”对昆明市辖下嵩明县进行药品配送,并已将申请报告递交有关部门。而此时距离宣威市第二次竞价采购正式实施整整1个月。

    新方案实施第一个月

    2006年5月1日,尽管这天是“五一”黄金周的第一天,但云南省宣威市的大小医院、卫生院仍像往常一样忙碌。很多医生都知道,从这一天起,他们各自所在医疗机构的药品已不再由云南科汇独家配送了,云南省医药公司也开始为他们配送。这样一来,之前由于配送力量单薄而导致医院“开门等药”的局面,或许就此不再出现。
, 百拇医药
    这个变化归因于今年3月宣威市新一轮竞价采购的结果:从2006年5月1日起,该市所有公办医疗机构的1300多种药品的供货和配送将由云南省医药公司和云南科汇共同承担(详见3月27日本版《“宣威模式”新考》)。

    “从实施的这一个月来看,总体是比较顺利的。”宣威市卫生局局长石有昌评价道,“出现两家配送公司就有了竞争,有了竞争服务就会更好。”

    然而,从竞价结果出来当天起,田善栋站在企业角度考虑就一直有话要说。他认为,无论是竞价的程序还是配送流程的变化,都有可能成为新矛盾的诱因。在他看来,这一个月的实践证明,他的顾虑并不多余。比如说,“一些企业为中标而把投标价格压得很低,但事实上这个价格企业根本拿不到货,肯定会影响到医疗机构对药品的正常使用。”

    近期到云南省医药公司考察的一位业内人士称,云南省医药公司方面也很为难,正力图通过在宣威市建立一个药品中转库以节省成本,从而减小中标价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 百拇医药
    石有昌也承认,第二次竞价后,配送企业的利润的确压得更低了。“不过,以后可能会根据市场变化对配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但是半年内价格不会变动。”

    但田善栋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招标方式存在误区,原本‘越接近标底分数就越高’的打分规则变成了价格越低分数越高。”这种追求低价的招标导向左右了第二次竞价,同时,也使得原先“宣威模式”维持的某种平衡被打破了,因此,必然会产生很多新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田善栋有了新的打算。

    4月26日,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在宣威召开了“云南省‘新农合’药品集中统一配送经验交流会”,会议就如何将“新农合”与“两网”建设的药品统一配送结合起来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半个月后,云南科汇便向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一份申请:由云南科汇独立按照“宣威模式”运作嵩明县的药品统一配送,并制定了详细的配送方案。
, 百拇医药
    田善栋表示,“宣威模式”实际上仍处于摸索期,特别是在配送企业这一环,到底给企业多大空间?企业又该如何参与?这些都需要更多的经验。所以,他想结合之前在宣威积累的配送经验,按照自己对“宣威模式”的理解,在嵩明县进行一次实践。

    模式尚未成熟?

    田善栋欲在嵩明实践的初衷似乎更倾向于为“宣威模式”总结出一套可供复制的样板。因为自“宣威模式”引起各方关注以来,全国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政府官员和企业人士参观考察,但真正依照宣威经验改革的却很少。当地政府官员也很疑惑:“来参观的局长们回去之后为什么不能改革呢?”

    对此,业内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这是由于多年来药品在购销环节进行提成已经形成积弊,要真正把药价降下来就得伤筋动骨,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除此之外,田善栋还提出,宣威经验在许多环节上定型不够,部分经验不明晰、不科学,因此,很多地方推广起来才会有“看得见,摸不着”的感觉。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云南昭通彝良县在参观后推广“宣威模式”,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
, 百拇医药
    事实上,田善栋的看法并非没有道理。贵州顺鑫医药商贸公司销售主管黄强曾于不久前到宣威考察,他也认为,宣威的做法在很多细节上仍需仔细推敲。

    比如,将医疗机构的财务上挂至政府,审批权移交卫生行政部门,货款需按计划经批复后支付,这是否会存在资金回笼的风险?政府主导医药配送企业但并不能影响到生产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药品的涨跌是否会影响到医药配送企业向医疗机构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等等。黄强明确表示,宣威经验不适合贵州当地的实际,他们不会完全按照宣威经验操作。

    “很多问题如果不能找到解决办法,不但妨碍整个模式的推广,其本身也可能陷入新的困境。”当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石有昌目前的压力也证实了这种观点。他向记者坦言,现在他最担心的是医疗机构的收益问题。

    之前的一系列措施不但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在当时的价格体制下也能保证当地医疗机构的正常收益。而这两年国家对于医疗机构药品顺加15%的严格限制,却使得这种模式下的医疗机构收益大幅缩水。目前,仍然依靠药品收入维持基本运转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状况,就成了政府不得不担忧的问题。

    事实证明,“宣威模式”正在面临新一轮的考验。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4期, 百拇医药(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