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422
毕业了,到基层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9期(总第2324期 2006.06.19)
     临近毕业,各地相继出台鼓励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优惠政策

    又近学生毕业时分。

    临近6月的时候,安徽皖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班辅导员赵松(化名)所带领的毕业班还有不少人没找到工作,学生们着急,他更是焦虑,总不能眼看着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吧?

    就业动员会陷入僵局

    就在赵松一筹莫展时,他看到了某媒体的一则报道:“安徽省卫生厅发出通知,公开招募2006年度医药卫生类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该报道称:如对招募到乡镇卫生院的本科生每人补助2万元,专科生补助1万元;对于在农村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优惠等。但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期限不得低于5年。

    赵松决定召集本班尚未落实工作的30多名学生,请系领导出席召开一次动员会,为此,赵松还特意将多年前毕业后下基层的校友请回来现身说法。赵松非常清楚,之所以会出现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数学生在一开始就将就业方向定死了:非城市二级及其以上医疗机构不去。正是这样的“执着”,导致这几年来总有部分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他相信,只要学生能过自己这一关,他们下基层将受到莫大的欢迎与尊重。
, 百拇医药
    然而,在动员会上,赵松发现大家依然无法对基层提起兴趣。只有少数人表示可以考虑,但对“至少服务5年的限制”很不满。很多学生承认“就算去基层,也只是临时的出路,限制时间还不如等待城市医院的机会;有人还提出宁可在家复习专职考研,或到西北偏远城市医院工作。动员会陷入僵局。

    一方面是优厚的条件和无比渴望医学高才生下基层的需求信息,一方面是毕业生坚持而几近固执的就业观念。二者之间到底如何平衡?赵松也迷茫了。

    优厚条件鼓励毕业生下基层

    除了安徽省,全国其他省份也在鼓励医学毕业生下基层。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自2004年开始从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选拔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规定选拔生的培养锻炼周期为3年。工作期满3年后,根据“双向选择、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的原则,有关部门将按一定比例推荐其至省、市、县三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若工作期满愿意继续留在乡(镇)卫生院的,可在进修、职务晋升上给予优先照顾及适当倾斜,并给予适当生活补助。到目前为止,已有193名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大显身手,但这个数字还不到近两年来江西省已毕业的医学生总数的10%。
, 百拇医药
    另据了解,福建医科大学将从今年起,连续3年每年暑期组织千名在校生到乡镇支医扶贫。6月18日,记者从福建医科大学获悉,该校还设立了100万元的服务奖励基金,专项奖励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医和扶贫的毕业生。此外,给予到西部或省定贫困县和县以下乡镇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工作满5年以上的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校方代为偿还,偿还上限为1万元;对于这类毕业生,凡工作满2年以上考核合格者,若报考本校研究生,其考试成绩达到国家最低复试线,复试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

    摆在面前的三大拦路石

    胡良鹤,2000年从医学专科毕业后,就回到家乡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至今已六载。今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医学研究生。此前,他已做到安徽省枞阳县白湖乡卫生院副院长的职位。在胡良鹤看来,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最在意的主要有三方面:职称、待遇和实践机会,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

    “就像把菜籽撒在肥土上就能长得壮实,撒在贫瘠的土地上就枯黄,我们是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一位基层医生如此形容评定职称时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 http://www.100md.com
    更具体而言,主要障碍之一是论文。论文需要临床实践的机会和临床病例。胡良鹤认为,尽管大家都愿意多参与临床实践,但卫生院硬件条件差,患者的常见病很多见,基本上在诊疗技术上没什么难题。而想积累一些大病的病例少之又少,有的外科医生甚至大半辈子都没赶上一次胃部切除术。

    待遇也是基层医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胡良鹤承认,现在的农村医疗机构人员待遇提高了不少,待遇问题不会成为将来大学生下基层的主要障碍,而其心理上的落差可能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心境。“同为医科大学的毕业生,10年、20年之后,当你的同学都成临床专家或教授时,你还在为中高级职称犯愁,这种心理落差将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

    为何“下不来、留不住”?

    记者在即将毕业的各地医学生中做过一个小调查:如果可以由自己来提,哪些条件会使你们对下基层更有信心?几乎所有的人都强调必须解决好职称、待遇等最为关切的问题,同时不要在时间上给出直接的限制,否则压力太大。
, 百拇医药
    这可能是尚在校园中的学子的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设想。重庆万州区分水中心卫生院党委书记谭崇民表示,学生们提出的条件确实非常重要。谭崇民在基层工作几十年,是关注基层医疗改革和发展的研究型基层领导,对于招募医学高才生有许多切身体会。他所在卫生院曾多年未进一个大学生。

    谭崇民提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未能真正面对毕业生的真实需求,而不仅是大学生的择业理念问题。这种需求也正是大学生们的后顾之忧。“这种不平衡客观存在,但在制定相应政策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谭崇民担忧地说。

    “基层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再次呼唤,意味着是到打破当前这种‘下不来、留不住’的僵局的时候了!我们会努力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为他们尽可能创造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安徽省枞阳县卫生局副局长齐来兵曾经不止一次地向记者强调。

    记者手记

    下得去,还得留得住
, 百拇医药
    记者了解到,在2004年,安徽省全省有36个乡镇的208所卫生院发出了超过500人的需求信息,最后,有192名毕业生选择了基层,大约占当年全省医科院校毕业生的5%。当时,安徽省卫生厅的一位官员相当兴奋,尽管比例低,但毕竟有毕业生愿意下基层了。

    这显然是一个好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那一小部分下基层的医学生陆陆续续开始“返城”,这种“返城”现象对后来者又将是一个打击。笔者以为,这牵涉到医学人才“下得去能否留得住”的大问题,需引起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理论上说,基层肯定会为广大毕业生打开一片新的就业天地。如果去了却最终未能留下来,这对农村医疗对人才的长远战略需求来说无疑是失败的。笔者曾做过一次小范围的调查,对象均为下到基层的医学毕业生,几乎没有人对将来继续留守抱有信心。究其原因,无外乎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笔者同时发现了一个他们未明确说出,却又一直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选拔大学生下基层之初,确实为其大开绿灯。但当毕业生真正来到基层后,原本就不太情愿来的大学生忽然发现,某些所谓的“优惠政策”并不体现得那么明显,有时办理某项手续会拖上很长时间,或某项优惠政策并未如实兑现,或原本承诺的优惠条件到执行时变了味。当这些问题长时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时候,无法不让满怀希望的毕业生产生“开空头支票”之疑。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既然真心希望医学高才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医疗,有关部门就应严格执行承诺,为毕业生尽可能创造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在基层一样也能做出成绩,一样能创造辉煌,如此一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才会有希望。(汪言安)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5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