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1年第3期
编号:11013676
抗生素后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
抗生素,,抗生素后效应(PAE);合理用药;抗生素,1概述,2几类常用抗菌药物的PAE,3PAE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抗生素后效应及给药方法进行综述,提出PAE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PAE);合理用药;抗生素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随着国内外对PAE的研究日益深入和广泛,目前已发现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有PAE。PAE已成为评价抗生素药效动力学的重要参数,并为临床设计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1 概述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抗生素必须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才能发挥良好的抗菌效果,忽视了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规律的影响及人体免疫机制在杀灭细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PAE的提出较大程度地完善了药物动力学评价指标,全面反映了药物、细菌及宿主三者的关系。各种抗生素对相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PAE。大量的体外试验已经证明,PAE还与抗生素的杀菌活性、浓度、接触时间、细菌的种类、及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免疫功能、药动学、药效学、组织pH值等因素有关[2~4]。

    目前关于抗生素引起PAE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其学说之一就是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可引起细菌非致死性损伤,或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导致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延长。此外,近年来通过抗生素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性的研究发现,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PALE)也是产生体内PAE的主要机制之一。PAE 系指细菌与高浓度的抗生素接触后,菌体变形,生长受到抑制,容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与吞噬,产生抗生素与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协同杀菌效应,从而使细菌修复再生的时间延长,产生较长的体内PAE[5]。总之,关于PAE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少,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

    PAE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体外和体内两种检测方法:体外检测法[6,7]:将受试药与一定浓度的抗生素短暂接触后,清除抗生素,然后与未接触抗生素的对照组比较,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时间差计为PAE,可按公式PAE(h)=T-C计算(T、C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时间)。清除抗生素的方法主要有稀释法、酶灭活法、反复冲洗法。以稀释法简单易行,最为常用,酶灭活法需要酶试剂,仅适用于β内酰胺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清除抗生素后,检测细菌恢复再生长方法有菌落计数法、光密度法、生物化学方法、形态学方法、测定CO2含量等。体内检测法[8、9]:首先建立动物感染模型,给予抗生素后监测药物浓度,并定时取感染部位组织或体液进行菌落计算。以公式PAE(h)=T-C-M来计算(T、C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cfu增加11 g的时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