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徐州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14254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几种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皮素;利钠肽;肾上腺髓质素,摘要,关键词,1ET,2NP,3ADM,4小结,参考文献
     摘要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复杂,本文对内皮素、利钠肽及肾上腺髓质素的生物学活性、生理学效应及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等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皮素;利钠肽;肾上腺髓质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以心室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为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严重阶段。CHF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CHF过程中,由于神经内分泌激活,刺激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组织分泌内皮素(endothelin,ET)、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等,并参与CHF的发病过程[1] 。研究CHF时神经内分泌激素变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近年来ET、NP、ADM与CHF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ET

    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ET作为机体的一种内源性致病因子参与机体上百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在CHF的发生发展中也起 着重要的作用。

    1.1 ET简介 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含21个氨基酸残基的血管活性多肽,其C端为色氨酸残基,N、C两端之间含有2个二硫键。日本学者Yana-gisawa[2] 于1988年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纯化而得。其生物学活性主要取决于其环状结构和C末端的氨基酸残基。目前已发现ET有ET1 、ET 2 、ET 3 和血管小肠收缩肽(VIC)4种异构肽。ET 1 、ET 2 及ET 3 的基因分别定位于第6、1和20号染色体上,VIC的基因与ET 2 的基因结构相似,也定位于1号染色体上。人ET 1 的基因全长5000bp,其中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ET 1 由第1外显子编码。人体内尚未发现ET 1 的同源物质,但它与蛇毒、蝎毒蛋白有60%~80%的氨基酸同源,它们同属一个古老的基因家族,其生物学效应也非常相似,除内皮细胞外,ET的mRNA还广泛分布于血管平滑肌、肺和支气管上皮、肾脏、胎盘、子宫、卵巢、甲状腺、肝脏、肠道、脑神经、胶质细胞和视网膜等组织细胞,说明这些组织和器官具有合成和分泌ET的能力。

    1.2 ET的生物学效应 内皮素和其受体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对机体的各种功能几乎都有影响。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9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