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信息
编号:11014770
民族医药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56期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整理完成的民族医药文献涉及19个少数民族的83部医籍,资助经费达300万元。

    ●出版中文版民族医药图书达51种

    ●截至2004年底,有民族医医院196所,编制床位8951张,14个民族医专科(专病)被列为重点建设单位

    ●民族医药列入局科技专项课题25个

    ●有独立设置的民族医药高等院校2所,第一套藏医药本科规划教材已出版25门,蒙、维、傣医药本科规划教材正在编写中。

    ●全国有民族药生产企业130余家,2003年销售约50亿元,允许生产的民族药国家标准865个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十五”期间,我国民族医药事业有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民族医药文献、经验的发掘整理研究硕果累累,民族医医疗科研机构增加,临床能力逐步提高,民族药产业蓬勃发展。
, 百拇医药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

    “十五”期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特别指出,要认真发掘、整理和推广民族医药技术,在中等医学专业中可保留民族医类专业,增强民族医学的教学内容;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附则规定,“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2005年,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民族医药事业的投入,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医药学,提高各民族的健康水平”。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曾特别指出,“民族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认真做好挖掘、整理、总结、提高工作,大力促进其发展”。“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农村和偏远山区、牧区,还要注意发挥民族医药的作用,要高度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与国家民委共同对全国民族医药情况进行了调研。
, 百拇医药
    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期间,启动了全国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研究工作专项,各地对民族医药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民族医药的文献资料逐步得到全面整理,除了藏、蒙、维、傣、朝、彝等有文字和文献的民族医药得到继承发展以外,无通行文字的民族医药如壮、苗、瑶、侗、土家、回、仡佬、布依、畲、拉祜、水、羌等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也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和总结整理工作。仅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项整理完成的民族医药文献就涉及19个少数民族的83部医籍,资助经费达300万元。“十五”期间出版的汉文版民族医药图书达51种,如《中华本草》藏、蒙、维、傣、苗药卷,《中国民族药志》、《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新修晶珠本草》、《敦煌本医学文献精要》、《维吾尔医气质、体液论及其现代研究》、《档哈雅龙》(傣)、《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中国壮医学》、《苗家养生秘录》、《中国瑶医学》、《彝医揽要》、《侗族医药探秘》、《土家族医药学概论》、《回药本草》、《东医寿世保元》校释(朝)、《者米拉祜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仡佬族医药》、《布依族医药》、《羌族医药》等。
, 百拇医药
    民族医药医疗科研机构快速增加 截至2004年底,我国有民族医医院196所,编制床位8951张,其中藏医医院63所,蒙医医院62所,维医医院37所,傣医医院1所,其他民族医医院33所,还有一部分民族医门诊部。14个民族医专科(专病)被列为重点建设单位。民族医医疗机构职工总数达到116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到9077人。4683名民族医人员通过医师资格认定或考试获得了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西藏、广西、新疆、内蒙、宁夏、青海、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辽宁(阜新)等省、自治区、自治州都建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所,并涌现了一批民族医药研究的高级人才。

    民族医药的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临床能力逐步提高

    “十五”期间,民族医药列入局科技专项的课题有25个;“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中也有民族医药(蒙、傣医)专家列入研究之列。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各少数民族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如藏医对高原病、高血压、中风、肺心病、风湿病、肝胆病、肠胃病等的治疗;蒙古族对骨伤、脑震荡、白血病、牛皮癣、甲亢等疾病的治疗;维医治疗心血管病、胃肠病、男科病、白癜风等;瑶医治疗肿瘤(如肺癌、肝癌、胰腺癌)和红斑狼疮;傣医治疗感冒、胃肠病、食物中毒、关节病、妇科病;苗医治疗妇儿科疾病、骨伤、虫咬蛇伤、皮肤肿疖、瘴岚秽浊诸病;彝医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创伤、各种眼疾;壮医药治疗痧、瘴、盅、毒、风、火、湿诸病;壮医灸法、针法、刮法、薰蒸等,都有很好的传统疗法,经验丰富,别具一格,疗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
, 百拇医药
    民族医药教育体系逐步建立

    目前我国有独立设置的民族医药高等院校2所,即西藏藏医学院、新疆维吾尔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另外,中央民族大学设藏医系,成都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均有藏医专业,广西中医学院设置了壮医药学院,内蒙古医学院恢复了蒙医专业。藏、蒙、维3个民族医药相关学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建设学科,藏、蒙、维医高等教育都编著了本民族文字的教材,我国第一套藏医药本科规划教材已出版了25门,蒙、维、傣医药本科规划教材正在编写中。

    民族药研发方兴未艾 “十五”期间,民族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民族药生产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亮点。截至目前,全国有民族药生产企业130余家,主要生产藏、蒙、维、苗、傣、彝6类民族药,2003年销售约50亿元。其中藏药企业25家,2003年藏药产品年总产值达10亿元。苗药生产大省贵州有苗药及其他民族药企业70余家,生产品种154个,产值占全省医药总产值的40%,2004年达25亿元。目前允许生产的民族药国家标准865个,其中,藏成药318种,蒙成药177种,维成药96种,傣成药37种,苗成药154种,彝成药81种,壮成药1种,景颇族成药1种;非处方药200多个。47个民族药品种已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 百拇医药
    民族医药的学术活动活跃 “十五”期间,藏、蒙、维、朝鲜、傣医药都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藏、蒙医的学术交流会年年召开,已形成制度;壮、苗、瑶、彝、侗、土家、畲医也召开了全国性学术会议,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医药学术水平,扩大了民族医药的影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5年来对各地的民族医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的建议》、《关于民族医药立法的建议》等一系列的建议。

    民族医药立法工作受到重视 “传统医药法”的立法工作正在开展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召开立法工作专题研究会议,认为“传统医药法”应充分考虑民族医药的特点和特殊性,将民族医药作为重要内容,单独设章节,充分体现国家对民族医药扶持、保护的特殊政策。

    “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联合国家民委召开第三届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继续加强民族医药文献抢救整理与研究,开展对民族医药特色疗法及验方的收集整理、筛选,丰富发展民族医药理论;开展符合民族药特点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加强对民族药的开发研究、标准研究及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支持民族医药教材建设,建设一批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加快民族医药立法步伐;结合国家区域开发战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传统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完善更加符合民族医药实际情况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并确立了重点项目,主要有: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贫困县、民族自治县、边境县中的民族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规划,确定一批重点建设单位;建设一批新的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重点学科建设点等。, 百拇医药(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