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拔罐疗法
编号:11014795
真空拔罐常识:结合罐疗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56期
     结合罐手法是指拔罐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或取长补短、或强强联合以达到共同增加疗效的一种复合治疗方法。常用的结合罐法有刮痧拔罐法、针刺拔罐法、按摩拔罐法、药物拔罐法、艾灸拔罐法和其他疗法拔罐法。

    刮痧拔罐法

    此法即是刮痧与拔罐合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可先刮痧后拔罐,亦可先拔罐后刮痧,前者较为常用。使用时先在选定的部位(穴位)皮肤上涂抹少量“刮痧拔罐润肤油(或乳)”,用水牛角刮痧板进行刮痧,若与走罐手法配合,刮拭皮肤时间应略短,皮肤出现红色即可在其刮痧部位走罐;若与留罐手法配合,刮拭时间可稍长,待皮肤出现红、紫或紫黑色时,再行留罐,留罐部位可是穴位、阿是穴,亦可是病灶点(刮痧后皮肤上红紫或紫黑明显处,用手触摸,皮肤下常有明显硬节或条索状物,压迫多有酸、痛等反应)。笔者长期经验,在病灶点处拔罐对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有明显作用。此法广泛运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哮喘、膝关节疼痛和屈伸不利、高血压、痤疮等病症,均有显著的功效。
, 百拇医药
    针刺拔罐法

    此法是针刺与拔罐配合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具有针刺与拔罐双重效果,其治疗范围广泛。常见有以下几种:

    1.留针拔罐法

    即先在选定穴位进行针刺,待行针完毕后,将针留在原处(穴位),再以针刺为中心行留罐即可(针尾、针柄等露出皮肤表面部份均在罐体中),留罐时间5~10分钟。注意针柄、针尾不可触及罐体内壁。胸部前后禁用此法。

    2.针后拔罐法

    即先在选定穴位进行针刺,待行针完毕起针后,再以针孔为中心进行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若见皮肤针孔出现小血珠,可用消毒干棉球擦净并在针孔处稍做按压即可。

    3.刺络拔罐法
, 百拇医药
    又名刺血拔罐法,是指在刺络(刺血)后再进行拔罐的一种手法。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平口小刀浅刺,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刺激量,分为轻刺、中刺、重刺三种。轻刺以皮肤红晕为度,中度以微出血为度,重刺以点状出血为度,然后在刺络(刺血)处拔罐,留罐时间10~15分钟,出血量5~10ml为度,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干渗血,3~6天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适用于病程短、症状较重、表现亢奋,具有红、热、痛、痒、游走不定等实证型患者,如腰腿痛、风湿痛、肌肉劳损、神经性皮炎、丹毒、皮肤瘙痒、感染性热病、高血压(实证型)等病症的治疗。对虚寒体质的患者一般不用此法。

    4.挑痧拔罐法

    是指拔罐与挑痧配合的一种手法。先在选定的部位(经络穴位)拔罐,最好用走罐手法,若用留罐时间应稍长、吸力应稍大,待皮肤上出现紫红或紫黑斑块后起罐,在皮肤出现紫红或紫黑较明显处(一般此处皮下有硬节,可大可小)用消毒针进行挑刺,每个部位挑刺2~3下,以皮肤渗血、渗液为度,用消毒棉球拭干,亦可涂75%酒精或碘酒。此法可用于中暑、郁痧、闷痧、感染性热病、风湿痹痛、痛经、神经痛等病症。
, http://www.100md.com
    5.皮肤针拔罐法

    是指皮肤针与拔罐配合的一种手法。皮肤针有小锤式的七星针,梅花针及圆筒式的皮肤针,治疗时先在选定的部位(以背部督脉与两侧膀胱经为主要施术部位)进行叩击(每分钟叩击100左右)或滚动,一种是轻手法,以皮肤红晕但不出血为度,主要用于老幼体弱、虚症及久病患者,另一种是重手法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多种病症,以年青体壮、新病实证者为佳。皮肤针后再行拔罐,起罐后,若皮肤上有血迹,可用消毒棉球拭干。

    按摩拔罐法

    是指按摩与拔罐配合的一种手法。可分为先按摩后拔罐和先拔罐后按摩。先按摩后拔罐法是指先根据病情在选定的部位(经络穴位)上进行各种手法的按摩,按摩完毕后再进行拔罐,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闪罐、走罐或留罐手法,以增强按摩的疗效。先拔罐后按摩法,是指通过拔罐(主要用走罐和留罐手法)后皮肤出现紫、黑斑和皮下结节后,在紫黑斑或结节处进行按摩手法,主要为解结消灶、促进痧斑吸收,以增加拔罐疗效。此法在临床多种病症中被广泛运用。
, http://www.100md.com
    涂药拔罐法

    即在施术部位涂抹某种药物与拔罐相配合的一种手法。常用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施术部位涂抹某种药剂后再拔罐,一是拔罐后在拔罐部位涂抹药剂,前者在临床上更为常用。常用药剂有“刮痧拔罐润肤油或润肤增效乳”,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保护皮肤等功效。另外如正骨水、跌打损伤药酒、生姜水、大蒜法等均可使用。注意因风油精、驱风油等刺激性较强,临床上(尤其是孕妇)一般禁用。此手法广泛用于疼痛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内脏疼痛等病症。

    艾灸拔罐法

    是指艾灸与拔罐配合的一种手法。一般是先在选定部位进行灸法然后再拔罐,以艾灸的药物和温热作用来加强疏经通络、温经散寒、祛除寒湿、行气活血等功效,与拔罐同用增强疗效。常用配合手法有以下几种:

    1.艾炷灸拔罐法
, 百拇医药
    分直接灸与间接灸拔罐两种。直接灸即将艾绒搓捏成上尖底平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间接灸是旋灸时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些物质(如隔一姜片叫隔姜灸、隔一片蒜叫隔蒜灸、隔一附子饼叫附子饼灸等)。上述灸法都以患者感觉皮肤发烫时,换艾炷和间垫物再灸,以皮肤潮红但不烫伤为度,灸后再行拔罐。此法适应证较广,外感表证、咳嗽痰喘、脾肾虚证、风寒湿痹、妇人气虚血崩等证均有疗效。隔姜灸拔罐法多用于腹痛、受寒腹泻等症。隔蒜灸拔罐法多用于痈疽、瘰疬、肺炎、支气管炎、肠炎等症。附子饼灸拔罐法可用于阳萎、早泄等症。

    2.艾卷灸拔罐法

    分单纯艾卷灸与药条灸拔罐两种。用棉纸把艾绒裹起来做成圆筒形称为艾卷,艾卷内只有单纯艾绒称单纯艾卷或艾条,艾卷内除艾绒外加入药末而制成的艾条叫药条。将艾条(包括单纯艾条与药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持艾条另端可用手或某他工具如艾条支架等,燃端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灸毕后再行拔罐。此法具有温经散寒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痛等。
, http://www.100md.com
    其他拔罐法

    包括穴位红外线照射拔罐法,即用红外线治疗器,是利用红外线的热辐直接作用在经络穴位上或病变部位的压痛点,使之产生温热效应,再行拔罐,此法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肾炎、冻伤、坐骨神经痛、神经性皮炎等病症。穴位激光照射拔罐法,即用激光配合拔罐的一种方法。最普遍使用的是He-Ne(氦氖)激光,其优点是:无痛、无菌、简便、省时,具有消炎、镇静、抗过敏和调整神经系统机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一般选用小功率He-Ne激光,照射时间视病情而定。常用激光照射后再进行拔罐。亦可拔罐后在紫黑斑明显处照射。此法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腹泻、神经官能症、痛经、遗尿症等病症均有较好疗效。以及紫外线拔罐法即在拔罐前后或拔罐(留罐)时配合紫外线照射的治疗方法。频普拔罐法即用频普仪在拔罐前后或拔罐过程中配合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他还有穴位药物离子导入拔罐法、经络导平拔罐法、穴位导电拔罐法、穴位磁疗拔罐法、穴位超声拔罐法、穴位臭氧拔罐法等。, http://www.100md.com(王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