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592
医院“减压”警钟响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1期(总第2326期 2006.06.23)
     “记得一次‘五一’节我不到8个小时接诊了100多个病人,平均每个病人仅有5分钟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护人员长期以来都在超负荷运转。”上海华东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魏崴对记者说。

    上海华东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据记者了解,医护人员超负荷现象在三甲医院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今年4月18日,四川一家较大的三甲医院,竟有两名脑外科护士因劳累过度,晕倒在自己的岗位上。

    近日,福建省医院工作会议透露,今后该省医生做手术的数量和工作时间将得到限制,以缓解医护人员超负荷的现状,提高医疗质量。在当前没有建立起很好的社区医院首诊和转诊机制的形势下,三甲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明显偏大,必须从自身内部管理方面着手缓解超负荷压力。

    “超负荷”埋下医疗纠纷隐患

    据记者了解,福建省之所以提出将限制医生做手术的数量和工作时间,缘于近年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据福建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医疗纠纷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医院超负荷运转造成的。
, 百拇医药
    “有的医院医护人员明显不足,却无节制地收治病人,病人数大大超过核定床位数。”这位负责人说,“按卫生部标准,每张病床与病区护士比为1∶0.4,可是有的医院1位责任护士负责护理60个病人,1名门诊医生一上午看50~60个病人,1位外科医生一天做5台心脏手术。超负荷的劳动,埋下医疗质量下降的隐患。”

    当前,医护人员工作超负荷的情况在全国都普遍存在,在一些三级医院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医护人员甚至隔两三天就会轮到一次值班,连法定的节假日和年休假也无法保证。

    魏崴认为,我国医护人员绝对数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这又造成了相对数量不足。同时,医护人员待遇低、风险高又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进一步加重了这种不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从事管理工作的罗诚祖向记者介绍,相对来说,护理人力的紧缺更为突出,护士工作压力大,责任重,还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导致护理队伍人员流失比医生更为严重,有的医院连基本的医护比、床护比等指标都不能达到。
, 百拇医药
    “超负荷运转对医院来说固然是技术强、设施全、口碑好的反映,但长此以往会损害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目前一些中老年疾病已经在年轻的医生、护士身上发生。”罗诚祖指出,“另外,长时间疲劳战导致思维不甚敏捷,医疗质量下降,有时甚至会因为忙乱而发生医疗差错。”

    限号、限手术效果不佳

    解决超负荷运转难题,很多医院最直接的措施是限号,福建省卫生厅也提出了要限制医生每天的手术台数。目前在很多三甲医院,为了保证每位病人的就诊时间,限制了专家门诊的诊疗人次,如专家每周出诊1~2次,每次半天时间,一位专家出诊1次的号限定15~25个,如果病人一次挂不上,就等到下一周。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王宁利认为,供需矛盾确实很严重。对于限号的做法,有人质疑专家出诊的频次是否不够?有人则认为一上午还是要接诊这么多病人,专家是否会出工不出力?其实同仁医院的专家基本上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据介绍,该院有的专家每周出诊2次,每次上午半天,门诊限量挂号一般不超过20个,但是这“一上午“经常延迟到下午4点多,专家才能看完所有挂号的病人。
, http://www.100md.com
    山东菏泽博爱医院院长钟国栋则认为限号的办法不现实,他向记者分析,比如专家限定每天25个号,今天来了50个病人,你只看了25个;明天又来了50个病人,你又看25个,积了50个病人没看。越积越多,这些没看到病的人怎么办?他们就不治病了吗?“拿我来说,多的时候一星期有五六十台手术,每天七八台,最长的一次连续在手术室工作了26个小时。有的病人就是冲你来的,你能不收吗?”

    魏崴也认为,采用限号、限床、限手术的方式缓解超负荷预期效果不佳。对于平诊病人,按照国外的预约模式控制就诊肯定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现实中也会出现某些不法分子如“号贩子”从中渔利。对于急诊患者医院又有法定的强制缔约义务,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医院的超负荷工作一般不能作为拒绝的理由。”

    流程再造提高诊疗效率

    一些业内人士提出采用扩建的方式缓解医院超负荷压力,但有专家认为,医院的门诊量高峰有着不均衡性,如果一味地按照高峰时段就诊量进行扩建,很容易带来资源浪费。这位专家认为,医院超负荷很大程度上也是医院就诊流程不合理造成的,“增值的医疗服务只有就诊、检查、治疗3个环节,医院完全有必要在保证这3个增值环节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量对其他环节清除、简化、整合。”
, 百拇医药
    四川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也主张流程优化,他认为,以往是让患者自己去适应医院流程的各个环节,带给患者许多不便。以人文精神改造服务流程,不仅能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有效就诊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的现有资源,有效缓解医院的拥挤现象,“流程改善既有利于病人对医院满意度的提高,又能为医院所有员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员工的人本主义管理。”

    “医院可以通过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不必要劳动,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罗诚祖也提出,“比如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大量手工书写,积极开展门诊、日间手术,可以使一部分手术不通过住院就得以解决。”魏崴也认为,不能让医护人员成为疲于应付潜在医疗纠纷的文秘,医院应加快病历电子化,有条件的可以雇佣打字员,从繁琐文牍中解放医护人员,并建立与法律服务机构的密切合作机制。

    魏崴还强调,流程优化,还要重视最小化可控的非医疗必要的负荷,首先是经济压力,不能迫使一线医护人员兼职做控制医保费用的“账房先生”,医院应该通过计算机软件等方式进行总量控制;第二,不能奢望医护人员普遍成为“医圣”,肩负过多精神压力与社会责任,医院应该多奖励医务人员,而不是以惩罚为本位。
, 百拇医药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宣传科科长陈飞霞还建议,可以吸收一些培训医师或临时工护士,减轻本院职工压力;实行社会化服务,把一些行政上的事务分流出去,让医生、护士真正回到为病人服务的本职。

    多方加大宏观调控

    “通过流程再造减压是必要的。但是纯粹依靠单个医院的微观管理调整,效果也是有限的,从根本上来说,加大医疗投入、增加医护人员的数量,提高其待遇等宏观措施也亟待引起重视。”魏崴说。

    南京一家医院的门诊部主任告诉记者,原来该院门诊大楼的设计就诊量为2000人次,现在每天的门诊量都超过5000人次,是大楼设计量的两倍多,完全超负荷运转,导致医院人满为患,所以必须对医院的规模进行扩大。但这在征地、规划、资金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缓解医护人员的超负荷压力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国家应该从政策上引导群众小病到小医院看,以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此外,卫生主管部门也可以制定一些监管办法,比如将医院接诊病人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财政拨款多少的标准之一。”钟国栋说。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3期, http://www.100md.com(张永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