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热带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023320
无菌贮存区空气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
     Analysis of causes of contamination of air in bacterium-free storage area and measures proposed.

    WU Ling,WU Feng-jiao,X Xi-ro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515041,Guangdong,P.R.China)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无菌贮存区空气细菌超标的因素及对策。 方法 采用平板暴露沉降法对无菌贮存区采样测定空气中细菌总数,对采取措施前后10次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采取措施前空气菌落总数均超标,采取措施后监测5次无一次超标。 结论 只有加强无菌贮存区环境监控,不断完善监控条件,才能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关键词:无菌贮存区;空气监测;分析

    随着对院内感染的进一步认识,医院中心供应室空气消毒越来越严格,而供应室的无菌贮存区是存放无菌物品的区域,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其属Ⅱ类区域空气细菌总数≤200cfu/m 3 ,因此,区内的无菌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应室在改建之前,无菌贮存区空气监测结果常有超标的现象。经过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空气监测结果全部合格,从而确保了无菌贮存区的环境质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作细菌培养计数。

    1.2 方法 采样布点在无菌贮存区内设东、南、西、北、中5个点。采样监测细菌数用平板暴露沉降法 [1] 。在当天中午空气消毒后开始工作前进行空气采样监测 [2] 。取5个营养琼脂平板分别放于贮存区内5个采样点的消毒治疗巾上,打开盖,暴露5min后加盖包好送往检验室作细菌培养计数。5个点(5份)细菌均数为一次的细菌总数值。于采取改进措施前采样一次5份,共5次25份样;于采取措施后采样一次5份,共25份。

     2 结果

    采取措施前采集的5次空气样菌落数均超标,每次平均值是210~254cfu/m 3 ;采取改进措施后采的5次样细菌总数的每次平均值是0~50cfu/m 3 ,均合格。

     3 讨论

    无菌贮存区是存放无菌物品的区域,区内空气卫生质量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应室无菌贮存区是采用不锈钢网筐架贮存物品,目的在于容易存放,保持干燥和便于紫外线消毒,但由于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易受空气质量的影响。若空气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可通过物品外包装穿透到内层,污染无菌物品。通过监测和分析排除人为因素后,认为造成空气超标的原因有:①贮存区发物窗口在发物时属于开放性;②贮存区内局部过于潮湿;③贮存区内空气不流通;④工作人员过于集中工作。根据以上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

    3.1 改装发物窗口,避免室外空气直接通过发物窗口流入区内,造成区内空气污染,我们在供应室改建时安装了启闭式传递窗,避免了发物时区内、外空气直接相通,阻止室外空气对区内空气的影响。

    3.2 完善空气消毒条件,降低区内局部的湿度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应室使用的是双扉式高压灭菌器,物品灭菌后必须在贮存区出炉。物品出炉时从灭菌炉内排出大量的热蒸汽致区内局部湿度大,利于微生物生存。为此,在区内增设抽湿机,使湿度保持在35%~70%。同时在灭菌器前安装两支30W紫外线灯管,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区内的湿度,而且加强了空气的消毒。

    3.3 保持无菌贮存区内空气流通 贮存区位于大楼底层,缺少阳光照射,加上南方天气潮湿。因此,在原有2台空调的基础上增加1台3匹空调机,使区内温度保持在18~24℃,并装配了排气扇,保持有良好的空气流通量。

    3.4 调整工作流程,避免过多人员集中于同一区域工作 室内人群活动情况、聚集数量等因素可影响空气质量。每天准备下送无菌物品和出炉后物品上贮物架的操作都必须聚集于此处。而人员走动,物品的传送,均可影响空气的洁净度。我们重新调整工作流程,避免备物工作与物品出炉上架同时进行;并严格控制人员进出贮存区,尽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采用紫外线、三氧机和消毒液交叉消毒的方法,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和操作完毕后各进行紫外线照射和三氧机消毒,并增加次氯酸钠消毒液拖地、擦桌架,加强了消毒力度。

    经以上监测与分析,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加强了无菌贮存区的环境监控,保证了其空气卫生的达标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第3部.2002,51.

    [2]钟秀玲.程棣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62., http://www.100md.com(吴玲,巫凤娇,许喜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