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23656
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6期
     我科自2002年6月~2004年5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20~30岁1例,30~40岁4例,40~50岁6例,50~60岁2例,60岁以上2例;发病前明确有高血压病史5例;体力劳动者10例,脑力劳动者5例。

    1.2 发病形式 15例均为急性发病,其中13例为活动中发病,2例睡眠醒后突然发病。

    1.3 临床症状及体征 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持续性呕吐,其中意识障碍3例,抽搐2例,有脑膜刺激征11例,伴有发热4例,伴有肢体瘫1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

    1.4 辅助检查 15例均行头颅CT检查,14例表现纵裂、侧裂、鞍上池、环池等不同部位高密度铸型,其中脑实质积血2例,脑室内积血1例,1例后纵密度略高;经腰穿检查见血性脑脊液后明确诊断;心电图检查:心肌供血不足5例,4例有不同程度心律失常,其他心电图正常。

    1.5 治疗及预后 15例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止血、降颅压、脑保护及防止血管痉挛、防止再出血,血压高者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治疗。其中死亡4例,均为出血量大,再出血3例,去上级医院行血管造影检查11例,明确有颅内动脉瘤者6例,手术后痊愈,未发现有血管异常的4例,痊愈出院。

    2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是指脑动脉瘤、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烟雾病等疾病,由一条或几条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甚至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个别出现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提示该侧有后交通动脉瘤;出现一侧肢体瘫,提示并发脑血管痉挛或脑实质内积血所致,出血量大,有意识障碍或抽搐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治疗以止血(静点止血药)、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控制血压、防止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为主。积极治疗,病情平稳后,病人如突然再次头痛、呕吐或抽搐、意识障碍等,提示有再出血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发生再出血,再出血多发生在首次出血的4周内,大多发生于初次出血的2周内。因此,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发生再出血,一旦发生再出血,预后差,死亡率高。

    从本组15例中可以看出,发生再出血死亡的3例均未行血管造影检查,未能及时明确病因,而6例行血管造影发现有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后痊愈,未见有血管异常的也治愈,预后佳。目前MRI及血管造影检查均能发现颅内动脉瘤及异常血管影,故一经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尽可能尽早行头颅MRI或血管造影检查,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预后良好。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 137000 吉林白城,白城中心医院, 百拇医药(毛艳,丁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