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0442
医院急诊能力应公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0日 《健康时报》 2006.07.10
     6月22日总346期3版报道了《世卫组织总干事之死》一文,文章除了对李钟郁总干事的病故原因做了介绍,还通过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的口,向大家讲述了关于脑血管意外早期急救的一些常识,是一篇很好的关于脑血管意外的科普文章。不过,相比起来,王教授提到的人们在面对此类疾病存在的治疗方面的“窟窿”,也许更值得人们和相关部门思考!

    王教授曾提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病人发病后,家属开车先将他送往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医院,不料这家医院没有设立救治脑血管病的科室。只好开车再将病人送往另外一家大医院,谁知该院同样没有设立相关的科室,等将病人送往天坛医院时,已经严重地延误了治疗时机……这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多数医院都有急诊,可是其水平怎样、能够接诊什么样的患者、急救能力如何,这些对外界都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导致周围的居民并不知道各个急诊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深更半夜,亲人突发疾病,在“时间就是生命”的基本意识下,把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是必然选择,可等到了医院才知道,这家医院根本不具备诊治某类疾病的条件,需要再次转院,这种盲目运送病人的结果,必然会给危险中的患者带来更大的不利。对此,国外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效仿,例如德国,专业机构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择优设立几个急救中心,分管不同的专业和区域,来了急诊患者,就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往这些医院送,也就是说,患者得了急症,目标医院非常明确,很好地避免了急症患者进入专业不对口的急诊,而后仓促转院的情况。

    此外,王教授对很多家庭选择私车或者是出租车——而非急救车运送病人,导致院前急救缺失,加重病情的做法也提出了规劝。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背后反映出当前有关部门对院前急救的投入力度不够。如今国家对公共急救虽然有财政支持,但急救单位也存在养活自己的问题。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当前市民呼叫急救车的成本应该说是很昂贵的(如北京基本价格为20元/公里),动辄就可能花费上千元,如此高额的费用,人们自然会有所顾忌了。

    所以要提高我们的急救水平,降低急救车的使用成本,对急救进行必要的规划、整合和规范要成网、统一调度、反应及时是非常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北京煤炭总医院ICU郑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