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927
肝素出口升级又迈一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9期(总第2334期 2006.07.12)
     2001年肝素的出口金额是4460万美元,至2005年的短短4年间,增加了3000多万美元,平均每年增加近800万美元

    近几年,肝素及其盐在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品种中表现抢眼,出口金额及出口量连年上升。

    2005年,我国肝素出口数量为96.97吨,同比增长49.23%;出口金额达7527.32万美元,同比增长54.48%。2001年的出口金额是4460万美元,至2005年短短4年间,增加了3000多万美元,平均每年增加近800万美元。

    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肝素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不断加重。据分析,今后多种因素还将推动我国肝素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前景持续看好。

    全球采购聚集中国

    肝素是从动物内脏中提取加工而得的,工艺较为复杂,质量控制不易,产量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时常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末期起,国际市场对肝素原料药需求持续增长,供不应求的现象更加明显。
, 百拇医药
    在疯牛病发生之前,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国家是世界肝素医药产品的主要生产地,产量和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疯牛病暴发之后,从牛内脏中提取肝素的渠道被破坏,欧美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大量采购从猪内脏提取的肝素原料,我国便成为欧美肝素药品企业的首选采购地。

    我国是农业大国、饲养大国,生猪饲养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球生猪饲养量约为9500万头,我国生猪饲养量约为4700万头,约占世界的1/2,为肝素提取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后若干年,我国仍将保持世界肝素原料药第一供应大国的地位。

    需求不断升温

    肝素是由生物体中提取的天然物质,作为抗凝血剂应用于临床防治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有70余年历史,直到今天仍是最有效的抗凝血药物,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纵观肝素的发展历程,其之所以屹立这么多年不倒,皆因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 百拇医药
    首先,随着对肝素的生化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肝素潜在的作用不断被发掘,如抗炎、抗过敏、抗张冠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等等。其在临床上也显示出了许多新的用途及功效,因此,应用日益广泛,范围扩大到了美容、化妆等。

    其次,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心脑血管药物在医药市场上多年稳居用药金额首位。而我国在近年来的发病率也处在快速上升通道。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大城市居民死因中,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0.90/10万,列第二位,心脏疾病死亡率为99.36/10万,列第三位。肝素产品的抗凝血、溶栓效果良好,因此,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扩大而需求不断增大。

    产品档次提升

    尽管我国已是世界肝素原料供应第一大国,但我国肝素产品一直作为原料药粗品进入国际市场,质量不大稳定,附加值不高。

    2004年,肝素市场风云变幻。世界排名前列的跨国肝素药品生产商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联合、兼并、收购,如辉瑞与华纳兰勃特、赛诺菲与Aventis等等,重组后的跨国制药公司调整了其在中国的平均政策,我国肝素出口就在这一场重组潮中受阻。
, http://www.100md.com
    此外,国外肝素制药公司对我国肝素质量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出于对动物性药品安全性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要求对我国出口的肝素进行羊肝素的污染测定,一些公司采用了新的测试方法,测试精度可达1PPM。这使得国内一些企业一时不能适应。受这些因素影响,2004年我国肝素出口出现了下滑,全年出口金额仅为4872.6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了25.70%。

    针对这一状况,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肝素钠分会多次召集主要生产企业商讨对策。各企业纷纷加大科技投入,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狠抓产品质量,终于促使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夺回主动权。2005年,肝素出口又呈大幅增长势头,出口金额一举突破7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4.48%,出口量同比上升了49.23%。

    出口结构正在转变

    虽然我国肝素出口看好,但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不尽合理。多年来,我国出口的肝素基本为售价不高的原料级粗品,国外药企购得肝素原料后,经加工制成针剂返销国内,市场价格要高出粗品上百倍,我国平均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近千万美元的肝素针剂产品。
, http://www.100md.com
    可见,在肝素的国际产业链中,我国一直处于低利润的地位。相对于我国是肝素原料第一供应大国的“头衔”来说,却是不合理的。因此,我国急需改变肝素出口产品结构,变出口粗品原料为出口高档制剂产品,在国际产业链上争取利润分成的话语权。

    不过,我国一些企业经过积极努力,已取得可喜成果。深圳海普瑞公司高纯精品肝素工程已投产成功,作为全球肝素原料药生产规模最大的项目,2005年已实现出口创汇2050万美元。该公司还建立了多糖化学应用研究中心,开展肝素下游高端产品的研发,利用定向组分分离技术生产高纯精品肝素钠系列产品,成功开发出“达肝素钠”等二个重要的肝素衍生物药品,现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

    由此,我国肝素产业从粗品为主向注射级标准肝素平台转化,朝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增长方式升级又迈进了一步。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79期, http://www.100md.com(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