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26235
脾胃学说在骨伤临床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6期
脾胃学说;,骨伤,,脾胃学说;,骨伤,摘要,关键词,1脾胃与骨折,2脾胃与肾,3调理脾胃法在骨伤科临床中的应用举例,参考文献
     摘要: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脾胃学说在骨伤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认为脾胃的后天之本,对骨伤病人,在遵循三期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贯穿调理脾胃法,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脾胃学说; 骨伤

    脾胃学说源于《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李东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著述《脾胃论》,他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明代医家周慎斋云:“诸病不愈 必寻到脾胃之中,万无一失”。历代医家对于脾胃的重视可见—斑。在骨伤科临床中,脾胃学说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中医对于骨折患者采用三期辨证治疗:初期,一般在伤后1~2周内,由于气滞血淤需消肿止痛,以活血化淤为主:中期在损伤后3~6周期间, 消而未尽,断骨虽连而未坚,以和营续损为主:后期为损伤7周以后,淤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以补益肝肾为主。受脾胃学说的启发并结合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将调理脾胃法贯穿骨折治疗的始末。

     1 脾胃与骨折

    脾胃是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脏腑之一,在祖国医学中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脾的功能主要可概括为主运化,主统血,外主四肢肌肉等方面。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 互为表里,共同运化、吸收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皮肉筋骨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机体正气才能充盛以驱邪外出,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对于创伤病人应调理脾胃,使骨骼得以充分营养而愈合加快。脾主运化除了指运化水谷的功能外,还包括运化水液的功能。《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骨折后局部肿胀,脾气健运则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加速骨折的愈合。脾主生血、统血。《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中焦脾胃是血液化生的基础。脾气健运,则消化吸收旺盛,血液充足,骨骼受伤后也容易恢复。《证治汇补血证》曰:“凡血证有脾虚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