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027836
某高校学生职业紧张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
紧张因素;心理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大学生,,紧张因素;心理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大学生,关键词,1对象和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关键词 紧张因素;心理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大学生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校学生职业紧张因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问卷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调查,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得分。结果 分析表明不同年级学生角色紧张、工作控制、工作危险、工作责任、工作前景、工作冲突等紧张因素和自尊感缓解因素得分存在差异;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每日紧张感、抑郁症、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等紧张反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角色紧张和工作危险等紧张因素、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正性情绪等紧张反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缓解因素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校学生中存在职业紧张因素,不同年级的学生紧张因素不同,男女学生间紧张因素及紧张反应存在差异。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已受到较多的关注。与物理和化学因素不同,社会心理因素并无明显的职业界限,各种职业人群均潜在地暴露于这类健康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与个体特征相互作用而导致心理和生理平衡失调或紊乱,这种失调或紊乱如果长期存在将引起一系列疾病[1,2]。职业紧张问题日益紧迫,第四届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网络会议的4个重点之一是控制职业紧张[3]。职业紧张无处不在,几乎涉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各个环节。近年来,国内外职业紧张研究的对象多集中于办公室人员以及体力劳动者,而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紧张问题尚未见报道,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某高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在校大学生的紧张因素来源、紧张反应结局以及缓解因素、个体因素在紧张发生中的作用,旨在为缓解大学生的心理紧张、指导其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表1 不同年级学生紧张因素得分方差分析(略)注:与一年级比较▲P<0.05;与二年级比较△P<0.05 ;与三年级比较▼P<0.05;与四年级比较◆P<0.05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