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028089
结肠成形术应用现状
http://www.100md.com 《中国普通现代外科进展》 2006年第1期
结肠成形术,,结肠成形术,1理论基础,2适应证,3手术方法,4疗效评价,5并发症,6与J型结肠储袋比较,7存在问题,参考文献
     【关键词】结肠成形术

    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后常出现排便次数多、排便急迫感及轻度失禁等症状,即所谓的“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azorthes 、Parc先后构建了结肠J型储袋来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也存在因技术因素无法构建J型储袋、术后排空障碍及储袋炎等不足。1997年Z’graggen报道[1]了一种新的结肠储袋术——结肠成形术(transverse coloplasty pouch 或coloplasty pouch 或colonic coloplasty[2]),操作简单,临床初步应用结果满意。

    1 理论基础

    “前切除术后综合征”产生的首要原因是新建直肠的容量及顺应性下降,此外术中支配括约肌的神经损伤、置入吻合器时括约肌的损伤以及术后大肠长度的减少也是相关因素。结肠成形术通过将结直肠吻合口近端的结肠肠壁纵切横缝,构建一横形储袋,使重建后的直肠容积增大,较传统结肠直肠直接吻合后新建直肠的容积增大约40%[3],同时因正常的结肠动力生理被打断,影响储袋及其远端结肠正常蠕动,从而减少排便次数,缓解“前切除术后综合征”。

    2 适应证

    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距离肛门的距离与患者术后排便习惯以及控便能力降低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吻合口距离肛门愈远,原有直肠保留的愈多,术后直肠肛门功能改变的愈少;相反,吻合口距离肛门愈近,原有直肠残留的愈少,新建直肠对肠内容物粪便/气体的精细辨别能力愈差,控便能力愈低,排便次数愈多,肛门失禁的发生率愈高。Matzel等[4]研究发现吻合口距肛缘7~9cm以内者术后排便次数、失禁发生率、气体和粪便辨别能力障碍发生率、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完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7~9cm以上者;而吻合口距肛缘<8cm时(尤其<4cm时),构建结肠储袋较直接吻合能明显改善术后肛门直肠的功能[5],因此结肠成形术适用于吻合口距肛缘<8cm,尤其<4cm的直肠癌拟行保肛术患者。部分患者因结肠系膜肥厚、盆腔狭窄、近端结肠长度不足等技术因素无法构建结肠J储袋者也适合结肠成形术。

     3 手术方法

    该手术操作类似于幽门成形术、狭窄成形术。按标准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操作要求切除直肠及肿瘤,距离结肠远侧断端3~6cm处,结肠系膜对侧、结肠带间纵行切开肠壁全层8~10cm,2~0肠线间断(或连续)横形缝合该切口。于降结肠断端注气(或注水)确认储袋的密闭性。再将结肠断端与残余直肠肛管用吻合器或手工行端端吻合(图1)。术中必须注意结肠切口及断端血运良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