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090
一家省级示范社区的关张警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81期(总第2336期 2006.07.17)
     自1997年国家提出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并在各地启动试点以来,至今已近10年。但没有哪一年政府像今年这样高调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很多业内人士激动地表示:“经过10年的酝酿,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春天,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卫生工作从此顺风顺水。近日,南京、郑州等地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关门或撤销的现象,似乎已成为阔步前行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事业中的不和谐音。

    省级示范站无奈关门

    7月上旬的一天,南京市鼓楼区三牌楼社区居民张大爷突然发现该社区卫生服务站贴出一张通告,大意是“该服务站在一周后正式撤销”,但未说明理由。一周后,当张大爷习惯性地前往这家卫生服务站量血压时,发现往日热闹的服务站真的关门了。最后留守的医生告诉他:“主办单位鼓楼区中医院这次是真的决心撤销服务站,租金太贵。”

, 百拇医药     然而,张大爷和所有的社区居民一样,并不能理解“租金太贵”与撤销服务站有何必然的关联。服务站成立至今已6年,由于医生均来自鼓楼区中医院(二级医疗机构),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一直为社区居民所称道,该服务站也因此被定位江苏省省级示范社区。

    一家将社区卫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卫生服务站,究竟为什么要关门?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找到曾在这家卫生服务站工作的一位护士,她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努力按照国家的标准做工作,一切从居民的健康保健和预防出发,很快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理解,这并不容易。只是没想到正做得起劲的时候,突然说要撤了。我有些不能接受,但还是得面对现实。”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被撤销后,一些居民依依不舍:“卫生站办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撤?政府不是一再宣传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吗?”更是有人找到当地大众媒体,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呼吁服务站的重新建立。
, 百拇医药
    在采访南京市鼓楼区中医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时,她向记者表示出医院方的无奈:“服务站的租赁合同即将到期,但续租的租金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我们必须负债经营。但医院实在难以承受,撤销也是无奈之举。”她同时提出:“我们也没有放弃继续寻找合适的租地。”

    资金短缺是致命短板

    据了解,南京鼓楼区中医院是江苏省第一家由区级中医院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机构,负责三牌楼和鼓楼等街道共13万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2001年,该院合并丁家桥卫生院后,并于近期正式接管莫愁卫生院作为分院,开展老年康复病区,同时建立三牌楼、镇江路、龙江、四卫头等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服务延伸点,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令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家做出了品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资金短缺面前最终选择了关门。

    对此,三牌楼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吴主任大倒苦水:“服务站可以说是南京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现在变成这样,主要原因是医院在为这个站负债经营。”吴主任解释说,开办初始,除去水电、房租,卫生站生存状况还不错,随着药品利润的下降,再加上门面房租金大涨,卫生站的经营举步维艰。为减少开支,卫生站只有尽量精简人员,但随之而来的是站内每一位员工超负荷运转。“医院总部的同事一周上35个小时的班,而我们是84小时。从看病到收费、药品发放,个个都是全能。”即便如此,工资还是发不全,更别说加班工资了。出于“先保医院后顾卫生站”的考虑,院方此举也是出于无奈。
, 百拇医药
    同为南京市鼓楼区中医院主办的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迷惘。“三牌楼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实被撤销了,我所在的服务站是否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还不好说。”卫生服务站的社会公益性职能要求他们一方面要不断地投入,另一方面却难有对等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不堪重负。

    一个危险的信号

    近几年来,由医疗机构主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情况并不鲜见。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听到主办机构的管理者们强调“在辖区内做社区卫生服务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更何况,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要在社区卫生方面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六位一体”防保职能的连续性。

    于是,很多城市开始尝试利用招标的形式,将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交大中型医疗机构主办,医疗机构也为争取主办权尽心尽力,因为这样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为医院增加潜在病源,同时还能让社区居民获益,是“一石三鸟”的好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机构开始显出“疲态”,大量的投入在短期内并未取得直接的回报。与此同时,政府投入受限于经济发展而未能迅速落实,一时间,原本抢手的社区为生服务成为鸡肋。
, 百拇医药
    知名社区卫生问题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鲍勇教授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关张是很正常的,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抢手货”转为鸡肋,确实值得政府关注。

    鲍勇分析说,迫于经营压力,医疗机构放弃了已成立多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起来是在情理之中,毕竟医疗机构的生存意义更大,但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社区居民对三牌楼卫生服务站日渐信任,也是居民对政府社区卫生政策的认同。“尤其是‘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就医理念的形成,非常不容易做到,我们要感谢在这些基层的卫生服务站。它的撤销会让居民觉得这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社区卫生政策方向的转变,这显然是一个危险的误导。”

    鲍勇表示,他非常理解医疗机构此种做法,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也不能简单地依靠主办医院投入,政府不能不闻不问。“长此以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成为主办机构的鸡肋,就算存在也可能不做实际工作,如此一来,还不如关掉。”

, 百拇医药     好好活下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要办下去,而且要很好地活下去。也就是说,不仅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更要注重质量。

    对于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招标的形式转给辖区内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做法,鲍勇并不认同:“我认为,通过医疗机构的参与,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起来还是可以的,但不能完全依赖他们,因为医疗机构强调的是医疗职能为主,在长期得不到政府足够投入的情况下,最后也是死路一条。要想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合适的时候将其收归政府所有;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

    另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加大投入的呼声虽高,但政府的关键性财政投入并不能迅速一步到位,这也使正在探索中的社区卫生服务有些尴尬。“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期待政府的完全投入显然也不现实。这时该怎么办?”

    在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鼓励社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政策引导下,社会资本开始对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热情高涨。
, 百拇医药
    据了解,海口市美兰区海达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这样一个尝试的典型。2003年10月,由海口广安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出资兴办的海达卫生站成立。这是现今美兰区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营业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以药店养社区,以社区兴药店”是卫生服务站当前的一个有益尝试。目前,该卫生站日门诊量在50~60人,基本医疗收益大约在30万元/年,如果各项工作做到位,卫生站每年可以从美兰区政府获得公共卫生服务补贴约2万元,这笔钱足已满足社区站日常运转的需要。

    不只一位社区卫生问题研究专家认为,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健康发展,在兼顾利益的同时做公益的事,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但必须提醒的是,政府的有力监督和主导作用必须有。“毕竟,社会资本的利益驱使也可能将好事做坏。”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9期, 百拇医药(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