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93046
杂谈
     【关键词】:仿效印度

    中国医药产业应仿效印度,实行全面国产化。医药国产化在全球并非没有先例,印度在这方面的经验就可以给中国一些启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学习中国,医疗卫生建设走平民路线,提出“大医疗”观念,不保护药品专利,而是保护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政府提供补贴,鼓励药品生产,实现规模收益,并将产品出口到第三世界,药价为中国的三分之一,在保证向人民提供廉价药品的同时,又创造了收入。

    另外,印度还通过提高本国医疗条件,利用廉价的医疗服务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国外的患者来本国治病,出口“健康”,创造了很大的利润。现在,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印度的支柱产业。

    其实,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比印度做得更好。为何不转变思维,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原本政府的包袱变成生金蛋的母鸡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李玲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恰恰有发展医疗服务集群的优势。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很多医院通常每天有五六千甚至上万的门诊量,医务人员有机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外的医院不可能实现这么大的门诊量。规模效应使得医院的平均成本下降,即“薄利多销”。我们应该利用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医疗服务的特点,进行一些医疗资源的整合,形成集群和寡头竞争的局面。

    【关键词】:投入不均

    虽然现在我国在乡村、城市医疗上进行了一些实验,如建立平价医院等,但这些措施只能解决我国医疗体制中的一些问题,但根本问题仍无法解决。如我国医疗投资体制的问题,现在我国对医疗的投资太低,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中要商业化,就引发了以药养医等一系列医疗问题。

    医疗投入的不均造成目前医药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出现许多地方医院医疗器械落后,而大城市的大医院重复购买先进医疗设备的局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设备浪费。这个问题提出已经有10年之久,有什么反响?在医疗体制的其他方面,如社会公益体制、监督体制、互助体制等方面,我国还不完善,还需要政府部门对各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原国务院调研室副主任 姬业成

    医改是很复杂的事情,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想要彻底完成不太现实。其实,中国医疗事业中的很多问题人们都很清楚,就是涉及的利益集团太多了。

    【关键词】:突发事件

    近年来,突发事件在中国一些地区屡有发生,加强突发事件早期对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心理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应当发挥政府部门的“领头羊”作用,尽快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模式。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危机高发国家已在这一领域建立起完善的系统,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尽早认识到开展公共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可研究确立公共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机制,从而针对各种不同的公共突发事件采取各种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 张克让

    有专家建议,可借鉴国外在组织机构、机构领导、机构人员、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对每一次公共突发事件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使中国公共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日渐丰富。长此以往,可有效改善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处于被动的可能,尽量减少事件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