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277
市场突围要有好品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84期(总第2339期 2006.07.24)
     ——值得关注的另类抗感染药物之二

    皮肤科类抗感染药:

    品种繁多,市场广阔

    现阶段,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共有500多个品种,其中化学药约占80%,中成药约占20%。皮肤外用药基本上属于OTC药物,由于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优势,使患者乐意接受和购买,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

    从药品功效来看,使用最多的皮肤科外用药主要集中在抗感染性皮炎和抗过敏性皮炎的药品上,尤其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药品。从剂型来看,皮肤科外用药常见的为乳膏剂、溶液剂和凝胶剂。

    在全国样本医院中,皮肤科外用抗病毒药和外用抗真菌药品种也不少,如外用抗病毒药有阿昔洛韦、斑蝥素、鬼臼毒素、膦甲酸钠及喷昔洛韦等;外用抗真菌药有阿莫罗芬、布替萘芬、环吡酮胺、克霉唑、霉克药盒、咪康唑、萘替芬、曲安缩松+咪康唑+新霉素、酞丁安、特比萘芬、酮康唑、益康唑和制霉菌素等。这些品种在治疗皮肤疾病中大有用武之地,也是值得有关厂家去开发的,尤其是开拓零售市场。而本文分析的仅是样本医院皮肤科外用抗细菌感染药以及外用抗感染制剂的使用情况。
, http://www.100md.com
    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国内上市的皮肤科外用抗感染制剂的品种不算多,只有苦参素、林旦、脚癣一次净、氯环利嗪与速效止痒液等。供应商也只有20家左右,销售排序前5家企业分别是湖北东信药业、吉林金泉药业、贵州神奇制药、河北唐山利康制药厂和广东顺德顺峰药业,但销量都很小。外用抗细菌药则较多,有环丙沙星、磺胺嘧啶银、甲硝唑、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氯霉素、洛美沙星、莫匹罗星、四环素、替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等。

    近5年来,全国样本医院购入外用抗细菌药总金额变化均呈波折上升的趋势(见图1)。尽管在医院使用的品种近30个,但领先前10位品种却占了该类全部品种的份额已达95%左右,尤其是莫匹罗星所占份额竟为60%左右(见表1)。

    剂型虽有软膏剂、溶液剂(外用)、凝胶剂(外用)、颗粒剂(口服)、乳剂(外用)等11种,但前5种剂型已占有99%左右的份额,尤其是软膏剂的份额高达80%左右。在2003~2005年期间,共有104家厂商给样本医院供应皮肤科类抗感染药,然而,前10家供应商所占份额已近90%,中美天津史克占的份额在55%~60%之间(见表2),从中可以看到:中美史克始终占据第一;北京万辉药业、江苏南京长澳制药、江苏苏中药业集团与江苏苏州第四制药厂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江苏苏中药业集团与利奥制药有限公司(丹麦)逐年上升;而四川成都制药四厂、北京市曙光药业和利博福尼制药公司(法国)则快速后退,甚至消失(可能是被兼并重组)。
, 百拇医药
    植物类抗感染药:

    价格稳定,发展良好

    植物类抗感染药在全身用抗感染药物中虽然仅占一小部分,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受国家降价政策冲击相对不大的缘故,连年来使用金额呈逐级上升态势,发展势头见好(见图2)。尤其在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推崇使用天然药物的今天,国内企业放眼世界,走生产现代化、营销国际化的道路。一些成分简单、临床药理作用明确的中成药,尤其是一些单一成分的药物,由于比较容易通过提高制剂水平,开发成适合中药西用的新产品,因此,在临床应用方面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这将是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方向之一。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植物类抗感染药的生产厂商相继开发出不少新剂型,使这些中成药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手段。因而笔者认为,今后对植物类抗感染药的研究和分析很具有现实价值。

    2003~2005年,植物类抗感染药在样本医院统计使用的品种有9个(见表3),其中穿心莲内酯一个品种就占该类药55%~68%的份额。穿心莲内酯生产商多达50余家,但是重庆药友制药和江西青峰制药厂生产的产品占主导地位,在2005年所占份额为37.53%和28.12%。
, 百拇医药
    目前,植物类抗感染药共有10种剂型,分别是注射剂、片剂、溶液剂、颗粒剂、胶囊剂、栓剂(直肠)、含片、口颊片、丸剂和粉剂,金额领先前6种剂型约占98%以上的份额,因此,后4种剂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见表4)。

    近3年中,供应样本医院植物类抗感染药的厂商有300家,但领先的前10家厂商就占了2/3以上的份额(见表5)。从表中也可以看到,重庆药友制药、黑龙江哈尔滨三联药业、河南竹林众生制药和哈药集团三精制药的地位很稳定;江西青峰制药厂、山东鲁抗辰欣药业、黑龙江哈尔滨佳滨药业则大步前进;成都通德药业与成都天台山药业呈下降态势;而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的份额更是后退得厉害,而从该企业在医药行业的表现来看,应该是该厂对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的缘故。

    虽然企业可能又要面临一次药品降价,但许多抗生素生产企业仍处于等待、观望甚至近乎麻木状态。有行家认为,这是因为受去年抗生素大降价前不少企业上书发改委后,抗生素降价幅度虽然有所调整,但并没有达到企业预期效果的影响。面对抗感染药物调价,企业必须变被动为主动。从妇科、皮肤科以及植物等另类抗感染药物的医院市场销售走势中就可一目了然。

    抗感染药物多次降价,对许多抗感染药品生产企业来说,确实是苦不堪言。但是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也的确存在,部分抗生素还是有调价的空间。国家近期抓紧治理和整顿商业贿赂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企业既希望这是长期和有效的措施,更希望配套政策快步跟上。

    药品生产与使用的矛盾一直困扰着行业,也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生产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瞄准市场的需求空间来开拓新产品,在充分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的同时,也使企业能够获得快速的发展。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84期

    , 百拇医药(本报特约撰稿人 干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