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管理
编号:11147756
“有良心”的医生遭遇“逆淘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5日 人民网(北京)
     5月29日,常宁市中医院张厚兴、谢盛荣、尹晓平、唐华林、袁文福、周英昭等6名医生,以其所在医院“克扣工资、绩效工资”为由,向常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医院补发“被克扣三年之久的绩效工资”。记者发现,引发这场医院与医生之间矛盾冲突的导火索,源于该院2004年生效的“经济管理方案”。(《法制周报》7月24日)按照该院的“经济管理方案”,医生的工资奖金与医院的经济收入挂钩。张厚兴等六名医生之所以拿不到“绩效奖”,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实际上,完成任务并不困难。这些医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张厚兴说,他如果对一半病人开CT,仅这一项就可以增加20万元到30万元的年收入,如果再算上为病人超标准开的药可以得到的提成,不仅可以拿到绩效工资,还可以出国旅游。但是,他看到患者那样困难,不敢昧着良心掏空他们的钱。于是,按照医院制定的“经济管理方案”,这些主治医生的收入还不如杂工门卫高。

    这场医院与医生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制度与良心之间的矛盾。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制度对良心的逆淘汰———道德高尚的人最先被淘汰出局,昧着良心的人反而可以风光无限。张厚兴等人向省市有关部门递交的举报材料中称,“谁手毒心狠能对患者下重手,经济指标完成出色,谁就可以享受开单提成带来的高额奖金,还可以享受携配偶出国观光的礼遇。”可以想见,这类措辞激烈的话语并非都是情绪化的发泄,而是医院推行“经济管理方案”的逻辑后果。

    当医生的工作待遇与医院的经济收入挂钩,想方设法从病人身上创收就成了医生的本能选择。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患双方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医生要病人做什么检查,吃什么药,病人只能惟命是从。只要能狠下心来超标准开药做检查,创收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边是昧着良心就可得到丰厚收入,一边是捍卫良知收入比门卫还低,大部分人会如何选择呢?当见利忘义成为制度化生存的需要,医疗事业的公益性以及医生的职业道德,都被轻而易举地抛之脑后了,良心反而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

    尤其可悲的是,这种不公正的制度是一项堂而皇之的存在,竟然“有理有据”。院方声称,经济管理方案适用于《劳动法》第47条和国家三部委2000年31号文件,具有明确的政策法律依据。专家则声称,本案仲裁凸显法律空白。

    实际上,由于公共财政对医疗事业投入不足,“不能给钱给政策”已经成为纵容医院收费的通行方式。“以药养医”政策,就是大部分医院牟利的主要手段。常宁市中医院的“经济管理方案”,不过是上行下效而已。因此,只有调整现行的公共医疗政策,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才能遏制制度化的牟利冲动,给那些捍卫良知的医生以公正的待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