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48375
打造“无片化”影像科——中国医大一院建设数字化医疗平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8.03
     本报辽宁讯 记者马艳红报道 7月28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以及医疗信息应用及培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一由爱克发影像公司针对我国医疗影像诊断需求研发的PACS,对于缩短医学图像的采集、存储、诊断和处理流程岣哒锒系淖既沸院途驼锏姆奖?br>性,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来自卫生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相关管理机构的领导出席了PACS开机仪式。

    目前,医学图像诊断(如B超扫描图像、彩色多普勒图像、核磁共振图像、X-CT图像、X线透视图像,以及各种电子内窥图像、微镜下病理切片图像)在现代医疗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中国医大一院院长徐克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医院在过去十多年间引进了大批先进医学图像设备,这对于提高诊断水平、加强医院等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资金的困扰以及仪器设计水平限制,大多数医学图像设备仅仅配置了打印机或X线胶片机作为图像记录设备,而缺少大容量的图像存储和传输功能。在医院影像科室的诊断流程中,医生是对仪器屏幕图像或胶片进行肉眼观察,在分析和诊断中需要依靠个人的经验,诊断结论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患者也需要携带胶片就诊;影像科以胶片及相关诊断报告作为存档手段,影像和相关信息资料的管理、统计和检索由手工进行。因此,这种工作方式在诊断的准确性、身份鉴别、患者就诊、信息的完整性、工作效率和节省资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立医院影像全数字化处理系统已成为大势所趋。

    据了解,中国医大一院在2003年就已立项建设PACS。该院影像学专家告诉记者,PACS是应用于医院的各种数字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超声成像、X线机等)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的采集、存储、管理、诊断、信息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由于该系统可对医学图像和信息进行计算机智能化处理化,从而可使图像诊断由传统的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等改变为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图像的像素点进行分析、计算、处理贸鐾枷裢暾荩窖д锒咸峁└凸鄣男畔ⅲ?br>因此该系统有助于医疗医疗的提高。而患者在做完影像学检查后,可通过网络把检查结果传输到应诊医师的电脑里,医师利用PACS可很快做出诊断,从而使患者就诊流程大大缩短、就医更加便利,医院的运行成本也得以降低。

    据专家介绍,不同的PACS在组织与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在中国医大一院投入使用的PACS是针对我国医疗影像的应用特点研发的,它可使全院临床科室采用Web方式浏览图像,实现全院无片化诊断。另外,该系统对图像采用Wavelet压缩,从而提高了传输速度,且满足10年储存量,对所有影像采用无损压缩,所有无损压缩影像可于3秒内传到影像终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