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131954
真菌性鼻窦炎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
鼻窦,1病因,2临床诊断学,3治疗,【参考文献】
     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FS)又称霉菌性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组织,甚至骨质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或鼻窦黏膜对真菌的反应性疾病,或真菌在鼻窦内呈团块状积聚的一类鼻窦常见的炎性疾病。1965年Hora首次将真菌性鼻窦炎分类为:急性暴发性、慢性无痛性、真菌球、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前两者属侵袭性,后两者属非侵袭性。杨华等[1]对1984~1988年及1994~1998年各5年间上颌窦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表现进行统计,表明真菌性上颌窦病的发病率有较明显的增高趋势。由于不同类型的真菌性鼻窦炎的病理、生理表现不同,治疗及预后也不同,所以对其明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中出现诊断依据不充分,分类不明确或混淆的现象[2],为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指导正确、规范治疗,在此就真菌性鼻窦炎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叙述。

     1 病因

    1.1 病原菌 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曲霉菌[3,4],占80%以上,其次为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孢子菌,这些均为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曲霉菌主要有烟色曲霉菌和黑色曲霉菌。毛霉菌感染则相当险恶,因为其更倾向于侵入动脉弹性内膜层,形成血栓,继发缺血性血栓及出血性坏死。

    1.2 外界环境 包括气候及生活环境。湿热气候如中国南方省份的发病率相对北方高;长期经常性从事接触土壤、花盆及家禽的工作人员易罹患。

    1.3 局部因素 是部分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各种因素所致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受阻,包括解剖因素如中鼻道狭窄、中鼻甲反向弯曲等;局部的慢性炎症、水肿,窦腔的分泌物潴留;同侧上列牙的病变等。

    1.4 全身因素 刘铭等[5]报道低免疫功能、低氧、低pH值血症及高血糖环境(三低一高)是真菌生存的合适条件。如:糖尿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肿瘤药物、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放疗及艾滋病病人等均为真菌性鼻窦炎的易发人群。

     2 临床诊断学

    2.1 非侵袭性

    2.1.1 真菌球 多发生在全身免疫状态正常者,与鼻窦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女性发病高于男性。上颌窦易发病,依次为筛窦、蝶窦及额窦。单窦发病为主,也可逐渐累及一侧全组鼻窦。症状多不典型,表现为单侧鼻塞,脓涕,涕中带血,涕中污秽物或干酪样物,鼻内异味。部分病例首发症状为单侧头面部疼痛,发生在后组筛窦者可出现无任何诱因的视力下降。检查:可见单侧的中鼻道较狭窄,黏膜肿胀,可有黏稠污秽分泌物或块状物,上颌窦穿刺可冲洗出干酪样或泥沙样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7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