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132184
浅谈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优化发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6期
     随着现代计算机与信号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也在探索、创新、完善中快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代潮流与发展的新趋势,CR/DR、多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PEI)显像等多种影像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同地域医院的医学影像设备序列、投资状况、技术支持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基于投资效益比、资源利用效率、系统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可持续发展性,获得合理的系统结构和设计模式于医院发展至关重要。

     1 以PACS为目标,真正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由于X线、CT、MR等众多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加上医院信息系统的产生,现在许多大中型医院已陆续建立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现数字化和信号化。

    1.1 基本特性

    1.1.1 快捷获取医学图像 对于新的数字化成像设备,如CT、MRI、DR、ECT等,可以直接从数字接口采集图像数据。

    1.1.2 大容量数据存储 一般以大容量的阵列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对长期的图像资料采用磁盘、磁带、DVD或CD-R等介质存储,确保了患者的图像完整性。

    1.1.3 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 根据工作流程、数据类型、分类、患者资料等需求做到高效、安全、稳定、易于使用,同时和HIS、RIS进行良好的整合,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1.2 分类 按规模和应用功能将PACS分为三类。

    1.2.1 全规模PACS 涵盖全放射科或医学影像学科范围,包括所有医学成像设备,配套临床影像浏览、会诊系统和远程服务。

    1.2.2 数字化PACS 包括常规所有数字影像设备(如CR、DR、CT、MRI、DSA等),具备独立的影像存储及管理亚系统和必要的软、硬拷贝输出设备。

    1.2.3 小型PACS(mini-PACS) 局限于单一医学影像部门或影像亚专业单元范围内,在医学影像学科内部分地实现影像的数字化传输、存储和软拷贝显示功能。

    对于放射影像诊断来讲,以PACS的软拷贝取代沿袭百年的胶片,达到无胶片化、远程会诊和全面的医疗影像信息资源共享,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2 合理功能配置,注重实际应用和远期规划相结合

    今天医学影像科学快速成长起来,已经达到技术推动与生物/临床拉动相互促进发展,引起了众多医院及研究者关注。

    2.1 PACS系统实现医院信号化、网络化 X线设备冲破传统技术和手段,CT及MRI等影像设备进入数字成像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形态诊断信息和图像的层次,成功实现了影像的网络传输、存储、显示、无胶片化,于患者会诊追踪、医院整体诊治水平、于医院总体布局和建设、于国家医疗资源分配规划都大有裨益。

    2.2 多种影像融合技术蓬勃发展,促进影像学科的一体化 每种影像技术有其固有的优点和缺点,利用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整合不同技术的优点,达到1+1>2境界,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图像。以当前PET-CT技术为典型,PET与CT巧妙结合,可以同步操作、产生供临床应用的药物在全身各部位的分布图像,既体现了PET的长处,又结合了CT高空间分辨性,而且简化和降低了成本。PET-CT探测肿瘤并对机体不同部位的肿瘤和转移病灶进行分期,性能卓越。现在国内大部分医院影像学科分部门较多,这样就会导致多种影像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分割,学习国外组建综合性医学影像部门是学科发展所需,也是大势所趁。

    2.3 影像技术与治疗相结合,加速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一体化 影像诊断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如今医学影像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完善治疗过程,包括:治疗计划,定位工具,介入治疗,追踪结果,量化结果。例如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曾有过分离又结合的历史;现在临床治疗特别是肿瘤领域治疗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来制定治疗计划并指导放疗过程,二者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新领域内新技术大放光彩,开创新兴的导航外科技术,对于肿瘤和血管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独树一帜,高精确度动态跟踪定位系统和三维动态影像引导下手术,自动识别和勾画出病灶大小、位置及周围情况,向医生提供最佳手术方案,创伤小、疗效好。

    2.4 医学影像学正在从单纯形态学研究向功能研究/生物分子水平发展 一种新的极有希望的领域就是功能影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反映人体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功能状况,例如功能性MRI和ECT等。而分子影像学是将医学影像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如:超声分子成像中携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将逐步从实验走向临床,MR分子成像、MR波谱成像及靶向对比剂造影等技术将在肿瘤和血栓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还有光学分子成像及特异性分子探针的研发,显示了分子影像学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代表了今后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于疾病的诊治、预后及药物的研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3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2003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在2010年前,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和其他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改革发展是必然;目前部分医院数字化影像建设主要受费用、传统观念、复杂性等影响,实现变革并非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各医院现代影像建设应立足于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量体裁衣,方能逐步达到PACS的预期目的及效果。因此,遵循高起点、标准化设计、根据投资状况及对技术的驾驭程度阶段性实施,是发展原则。另一方面新的目标对医生提出更高更新的挑战,掌握新知识的挑战:包含许多有关计算机、网络、标准通信协议、存储介质等方面的新知识;工作模式转变的挑战:由于PACS的建立,使传统的工作模式代以直接在高分辨显示器上分析影像学征象、做出疾病诊断的新工作模式;影像学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传统观念也面临新的挑战。俗话说“剑不如人,剑法超人”,既要有长远规划、卓越追求,又要把有限的影像资源优化组合、合理发展,一定能将其发挥到极致。

    21世纪,医学影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应用和技术精密上获得了巨大发展,并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每种影像模式都能成功机遇和挑战,那么这种潜力将会给全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

    作者单位: 614100 四川夹江,解放军第42医院放射科

    (编辑:夏 琳), 百拇医药(李长英,王 丹,刘素清,丰 惠,张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