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808
何为吆喝 何为赚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1期(总第2346期 2006.08.09)
     做什么最赚钱?老板们总会不厌其烦地这样反复质问自己。

    他们这样问,并非是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已经没有钱赚了,而是希望赚得更多些。在中国做药品营生,有点像传统的赶集一样,看到某类或者某个品种好像赚钱不少,赶紧一窝蜂上马,结果不出时日就把市场给做烂了,不得不在一片唏嘘声中又转奔另一个目标,进入快速的轮回。在这个过程中,老板们的热情更多的是来自于因快速轮回而产生的安全感缺失,他们太需要马上就可以抓到钱,而不是那种中长期的投资策略。

    然而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现实情况往往是越急着要抓到钱的,往往就看不到钱在哪里。在我国原料药行业,人们经历过早些年的“青霉素热”、“扑热息痛热”、“维生素C热”,经历过“头孢菌素热”、“氨基酸热”。每一次“热”起来的时候,正是那些苦苦求索赚钱秘方的老板们蓦然发现某品种赚钱之时。不过,就像猜字游戏一样,谜底一揭开,游戏就结束了。在大伙纷纷操戈前往的喧嚣中,这个品种早已“赚头”尽失。
, 百拇医药
    前两年,正值国内原料药领域第N次青霉素大战、维生素C大战以及各种第三代头孢抢滩登陆闹得火热,业界老板们纷纷埋怨“现在生意不好做,中国人多,做什么都难”。这个时候,有细心人士从海正和华海等少数几家不太起眼的公司报表里面发现,这几家公司赚得厉害。据说是因为捣鼓了一些在国内尚鲜知其名的原料药,所以发了。于是有业界人士结合时尚,给这类原料药起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叫“特色原料药”。顷刻间,特色原料药的大名纷纷见诸各类相关媒体,他汀类、普利类、沙坦类、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肿瘤药和抗艾滋病药等名词一提起就让业内人士兴奋,老板们更是趋之若鹜。

    而在去年,同样是在报表上,人们发现业界寄予厚望的G华海、海正药业等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利润出现令人吃惊的下滑,尽管存在多方面因素,但是市场竞争激烈和产品利润下降绝对是首因。特色原料药的神话随着这个消息渐渐化解开了。人们又开始陷入一种迷失方向的迷惘。

    从特色原料药热到赚钱神话破灭,间隔的时间实在太短,真的不能让更多的老版有机会赚得钵满盆丰。但有一位原料药企业的老板则惊讶地发现,海正一份他汀类原料药的美国DMF文件号竟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获得的。这无非说明了,在还没有“热”起来之前的多年间,特色原料药的钱就已经为海正所赚。而这中间有两个蛮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当年那些到处在质问自己“做什么最赚钱”的老板们是怎么看待海正这一举动?他们当时又在做些什么?
, 百拇医药
    也是去年,海正于8月份与美国礼来签订了无偿受让卷曲霉素生产技术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礼来向海正无偿转让卷曲霉素的生产技术和资金支持。通过技术合作,海正成为全球除礼来以外惟一一家生产高品质卷曲霉素的公司。近日,海正又和美国雅来签署万古霉素在生产合作上的初步协议。根据协议,雅来提供1000万美元,帮助海正购建30吨/年产能的万古霉素设备和药政档。雅来将根据每年实际生产的万古霉素产量向海正支付服务费。尽管业内对其长远的利好都持乐观态度,但分析师们多数认为,这两个项目到目前为止仍属于只赚吆喝不赚钱的状况。

    值得提醒的是,在原料药行业普遍存在产品方向性迷惘的时刻,充分利用自身的渠道和区域市场优势,获取潜力产品的市场合作权,或许是一种前瞻的破围之举。如果一味盯着自己手上的产品是否与国家的降价名单相关,一味讨论何为吆喝何为赚钱,等再时隔几年他人又弄出个什么“特色”、“模式”出来后,又发现为时已晚。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91期, http://www.100md.com(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