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0期
编号:11133624
长期降低高危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新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0期
     目前,卒中已成为全球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卒中死亡率位居各类疾病死亡的前列,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医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卒中的二级预防涉及很多方面,如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戒烟、控制血压、调整血脂、治疗糖尿病等;此外,还有一类重要的治疗手段,即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被称作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而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波立维)自问世以来,相关的临床试验层出不穷,涉及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群及各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波立维最新临床试验CHARISMA的研究结果于2006年3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正式公布,随后在4月24-28日, 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特邀美国著名神经科专家J Donald Easton教授,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向我国专家解读了CHARISMA研究,并就如何长期降低高危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栓形成事件作了进一步阐述,现将会议内容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卒中是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严重疾病,在多数地区都是导致死亡的第二或第三位重要原因。年龄是卒中一个非常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及高龄人口的增加,卒中的患病率也将明显增加。

    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MI)或外周动脉疾病(PAD)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它们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主要临床表现。这些不同事件相互重叠,即发生一种事件的患者,再发或发生其他事件的危险亦显著增加。例如新近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未来再发的危险将增加5~7倍,而其发生卒中的危险也会增加3~4倍。同样,新近发生卒中的患者再发卒中的危险增加9倍,其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也会增加2~3倍(表1)。

    一项对卒中患者长期死亡原因的小样本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平均长达5年的随访后,18%的患者因为再次卒中而死亡,但仍有近40%的患者因心血管原因死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