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5747
长夏保健应脾而变化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0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8.10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但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在祖国医学上称为长夏。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长夏应脾而变化”,是说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还指出“长夏防湿”,此季节空气中湿度最大,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胸闷想吐、大便稀溏。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长夏时节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发霉。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的应时应机的变化,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长夏时昼夜温差加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不易散发。早上着凉之后就产生伏暑,伏暑的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所以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在乘凉时,要注意盖好腹部;户外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穿衣保暖。 (韦辰), 百拇医药